
世衛流行病專家范克爾克霍夫稱,病毒於基因排序時受污染,所謂的Deltacron並不存在。(資料圖片)
Omicron及Delta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較早前據報在塞浦路斯發現25宗「合體」版本,被稱為Deltacron,引發全球關注。然而世衛斷言根本沒有所謂的Deltacron,呼籲各界不要再用「Deltacron」這個字。有傳染病學專家則直指Deltacron的「出處」明顯不過——只是實驗室樣本受污染而已。
世衛流行病專家范克爾克霍夫周一在Twitter表示,「別用deltacron、flurona或flurone」等字眼,因為「這些字意味病毒/變種病毒株的結合,而這根本沒有發生」。其中flurona及flurone是指流行性感冒(flu)及冠狀病毒(coronavirus)結合,較早前有報道聲稱正傳播。她指所謂的Deltacron相信是在實驗室做病毒基因排序時,樣本受污染造成。
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病毒學家皮考克也同樣認為Deltacron應該是樣本受污染而來,樣本在基因排序時受污染並不罕見,指非常非常小量的液體已足可導致。英國基因組學和遺傳學研究機構維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的新冠肺炎項目負責人巴雷特亦認為,塞浦路斯的研究發現的突變,位於基因組一處在排序時容易出錯的部分,「幾乎可以肯定不是Delta及Omicron譜系的生物重組體」,意指不是自然結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