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研究團隊一項最新調查發現,逾七成受訪市民認為中央支援重要,其中最需要支援的為醫護人員(38%),其次為醫療物資(35%)、穩定食品和日用品供應(13%)、提供檢測人員(11%),以及興建隔離設施(8%)等。此外,近九成市民表示在第五波疫情中,更多依靠親友提供協助。
香港浸會大學「同心抗疫,戰勝疫情」研究計劃團隊於今年3月8日至15日期間,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516位18 歲或以上香港居民。
親友支援及信息助減焦慮
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受訪市民表示親戚和朋友的支援充足或比較多,約四成三受訪者表示來自朋友、同事的信息能夠幫助減低不確定感。另外,超過六成受訪市民認爲有關抗疫措施的資訊混亂,過半市民擔心感染,市民的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自身財政狀況均受到疫情較大影響;市民對本港醫療系統信心及對政府抗疫表現評價降低;近九而受訪者普遍對經濟持悲觀態度。
研隊團隊表示,在今波疫情之中,超過六成受訪市民覺得自己接收到的抗疫相關資訊混亂。他們更依賴來自人際傳播渠道的信息降低不確定感,而不是由政府公布的官方資訊。有實證研究指出,降低信息不確定性(information uncertainty)不僅有助阻止病毒傳播,亦可減緩疫情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團隊指出,如希望降低公眾在疫情下的疑惑、恐懼和焦慮,資訊傳播就要變得更加透明、及時和準確。然而,媒介渠道的選擇以及信任程度因人而異,例如大部分中、青年人並不會專心收看抗疫頻道,亦不會主動瀏覽政府網站。因此,建議政府及公共衛生專家在發佈信息時應要靈活運用更多方式,以確保防疫安排和衛生資訊能夠真正接觸到社會中的不同群體,以更好地凝聚社會共識,提升抗疫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