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尚未遏止,本港今日(15日)新增27,765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包括11,956宗核酸檢測陽性,以及15,809宗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個案;其中11,952宗為本地感染。第五波累計748,919宗個案。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現時快速測試陽性個案增加速度上升,並已超越核酸檢測數字,因此若單看核酸檢測數字或有「錯覺」,未能掌握實際情況,而近日確診數字是防護中心預料之內。
另外,於上月底至3月5日快速測試陽性的患者,最遲需要於昨日呈報。歐家榮指,由於有少量個案在昨日呈報,按規定需要於24小時內提交文件,因此於上述期間確實申報數字需要明天再作公報。
防護中心:港大醫學院推算合理
港大醫學院最新估算截至昨日已有358萬人受感染,歐家榮指,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力非常高,加上較多患者無徵狀或病徵輕微,相信未能全數找出感染個案。他續指,若以現時累計逾70萬人確診,根據外國研究和本地模型推算,每宗個案背後或有3至4個未知個案,故認為港大的推算合理。他亦指,現時圍封檢測行動平均找到12%至13%個案,累計發現逾1.5萬宗個案,而上周四(10日)起向2.8萬人進行圍封檢測,共發現3,400宗個案,陽性比率為12%。
被問到隔離檢疫安排,歐家榮再解釋指,確診者在康復後若同住家人檢測陽性,相關確診者一般而言毋須再獲發檢疫令。他指,由於康復初期會對病毒有免疫力,加上現時本港只流行一種變種病毒,故短期內不會再次受感染。但他提醒,若一家人有多人確診,其他家人須按最後一名確診者的採樣日期計算檢疫日數。
19歲血癌病人離世
醫管局公布,昨日多228宗死亡個案,包括131男97女,年齡介乎19歲至107歲,當中123人來自院舍,佔53%;其中163人沒有打針、36人打過一針、27人打過兩針、兩人打三針;208人為65歲或以上長者,另外多人較為年輕,均患有長期病患。另再多62人危殆、145人嚴重,目前111名危殆病人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此外,早前多58人離世,但因數據滯後未有公布,包括37男19女,年齡介乎26歲至109歲。
較年輕死亡個案
- 19歲:本身長期血癌,用過多款藥物效果不好,身體免疫力較差
- 40歲:本身心臟結構問題、甲狀腺有問題和智障,入住殘疾宿舍
- 43歲:本身免疫力有問題、丙型肝炎、肺結核和腦部有膿瘡
- 47歲:本身有心臟問題、呼吸系統問題、糖尿和高血壓
- 48歲:本身中度智障、乙型肝炎帶菌者、癲癇,入住殘疾宿舍
- 49歲:本身有遺傳病、腦部血管有問題、癲癇,入住殘疾宿舍
- 51歲:本身有糖尿病、晚期腎衰竭
- 55歲:本身有高血壓、曾中風,需要插胃喉,入住老人院舍
- 57歲:本身血管有先天問題、需要切斷手指、曾中風、心臟和腎臟問題,患有晚期腎衰竭
較早前死亡個案
- 26歲:本身嚴重智障、腎臟和甲狀腺問題、癲癇,長期住院、插胃喉
5死者殮房檢測陽性
整體死亡個案方面,至今共錄得4,355宗死亡個案,60歲或以上長者佔95.4%、80歲或以上佔70%。死亡率方面,整體死亡率為0.58%,已完成接種疫苗的死亡率為0.09%,未完成接種則是1.86%,相差20倍;80歲或以上打齊針的死亡率是3.2%,而未打齊針的死亡率是12.1%,相差4倍。另外,昨日有5宗從衛生署法醫科呈報的死亡個案,均為較早前在家中離世,年齡介乎57歲至81歲,其中4名男子有長期病患,餘下一名57歲男子在家昏迷,救護車到場時當場證實死亡。
衛生署分析其中198宗死亡個案的病毒基因排序,其中21個樣本對L452R變異基因呈陽性,料為Delta變種病毒,佔10.6%,另有167個樣本對L452R變異基因陰性,料屬Omicron,佔84%,餘下10個病毒量不足。
至於院舍感染情況,昨日再多6間院舍出現個案,包括5間殘疾院舍及1間安老院舍,涉及30名院友及13名員工;累計757間安老及271間殘疾院舍出現個案,其中313間及133間在過去兩周出現個案,分別佔39%及40%。安老院舍合共29,170名院友及7,290名員工確診,分別佔全港39%及24.5%;殘疾院舍合共7,680名院友及2,740名職員確診,分別佔全港42%及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