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市民或會以為扶老助弱的非政府機構,其管理層只支取極低廉的薪金,甚至是義工,但現實卻是部分機構高層薪金竟超越社署首長級官員!社署最新資料顯示,最少5間非政府機構高層年薪達200萬元,當中東華三院的社會服務科總主任的年薪冠絕社福界,達275萬元,金額足以換取向4萬位老人家各派5公斤白米、或派發逾11萬張飯票為弱勢社群解燃眉之急。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現行做法令社福機構嚴重肥上瘦下,直言情況不理想。

時任東華三院的社會服務科總主任 姚子樑
社署公開29間社福機構,於2017/18年度的最高三層職員薪酬檢討報告,顯示有最少5間機構的高層,年薪達200萬元(即月薪最少16萬元)或以上,當中最高薪的是時任東華三院的社會服務科總主任姚子樑(小圖),職責包括監督社會服務科轄下二百多個服務單位,提供安老、青少年和復康服務等。報告顯示,他的淨年薪為約230萬元,加上18萬元公積金,及27萬元的現金津貼,令其年薪高達275萬元,扣除約18萬元公積金及非現金利益後,其薪酬仍較同職級的社署助理署長高約41萬元,更超越社署副署長職級約250萬元的薪酬。東華三院發言人指,該名社服總主任已服務逾30年,他任內管理的服務單位、員工及服務人次倍增,而其薪酬已在2017/18年度達至頂薪點,佔資助服務總營運支出的0.14%。機構有既定機制釐訂薪酬,需由入職起按年資及表現逐年遞增,亦須呈請董事局討論,獲批准後方能生效。

東華三院社服總主任年薪冠絕各社福機構。
逾百機構報告未上載
除了東華三院外,今次披露的「高薪職位」,包括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年薪270萬元)、時任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孫勵生(年薪234萬元)、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行政總監梁綺眉(年薪223萬元),以及香港耀能協會行政總裁方長發(年薪200萬元)的年薪,計及退休金、獎金、現金津貼後均達200萬元(見表)。不過,仍有109間社福機構的薪酬檢討報告未有被社署上載至網上,據了解有機構逾時未交報告。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被問及相關情況時表示,社署有政策規定,社福機構員工薪酬水平不可高於社署相關人員的薪酬。他又強調,非政府機構附帶福利一般不及政府,故機構或會將部分附帶福利變為薪酬,認為需扣減相關附帶福利後,才可將兩者互相比較。社署則指,正在評估相關機構高層職員的薪酬,如認為總薪酬或薪酬升幅偏高,會要求機構管理層提供解釋。

工會:現金津貼令高層「雙重利益」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政府在計算社署相關人員薪酬時,會計及高額的長期服務金,變相令社福機構永遠不會違反其薪酬水平,不可高於社署相關人員薪酬的規定,批評做法令社福機構嚴重肥上瘦下,出現高層年薪逾200萬元、低層員工卻較公務員低一至兩成的不公平情況,令社福機構士氣低、流失率高,亦難聘請新人,認為情況不理想。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理事長邱智恆亦批評,部分機構聲稱因應工作量上升而加薪,或向高層發放介乎300元至27萬元的現金津貼,但大部分機構採用公務員的薪級表薪酬制度,會按年資穩定加薪,認為派發現金津貼的做法變相令高層取得「雙重利益」。工會促政府修例,限制社福機構高層整體薪酬,不能高於政府同等職級的員工。

邱智恆(左)指,機構高層獲現金津貼,變相雙重得益。(曠梓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