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科局計劃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申請的科技公司或機構,只需向創新科技署證明本港缺乏或不能輕易覓得具備相關技能、知識或經驗的人才,便可透過科技園或數碼港(圖)申請,之後由該署審批,署方目標是兩周內處理企業申請;企業可開始招聘,再直接向入境處申請工作簽證,一般需時兩周,簽證一般為期兩年。創科局強調新計劃是加設「特快」請人安排,減省行政程序。創科局長楊偉雄相信輸入海外及內地人才的比例會平均。
經計劃來港的人士,須持有具特別認受性的大學所頒授的科學、科技、工程或數學(STEM)學科學位,即「QS世界大學排名榜」、「倫敦時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榜」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與STEM相關的首100間大學所頒授的學位。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者無需工作經驗,持有學士學位者則須具備最少一年在相關科技範疇的工作經驗。
創科局長楊偉雄表示,全球面對創科人才短缺,香港需要拆牆鬆綁,爭取所需人才。至於會否擔心來港人才大部分屬內地人,他指,因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以本地及外國的科技公司佔多數,相信輸入海外及內地人才的比例會平均。
創科局常任秘書長卓永興說,為簡化手續,公司申請時只需填寫簡單表格,獲審批後可獲一定配額,如未能用畢配額,下次不用重新申請,便可輸入有關人才,舉例「有一個配額80人,先請20人,日後想再請60人,是不再需要找我們,可以拿著這個配額直接去入境處,這一方面是快很多。」
對於現時本港已有不同輸入人才計劃,他則指,該計劃不能與優才計劃及補充勞工計劃比較,其中優才計劃的門檻高,來港人士未必單純只是就業,屬於移民計劃。政府在計劃推出半年至9個月後會檢討,包括是否擴展適用範圍至科學園及數碼港以外的公司。
對學士學位者只需具備最少一年在相關科技範疇的工作經驗便合資格來港,公共專業聯盟、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表示,「如果你真的希望師傅帶徒弟,帶起本地人才效果,我認為應該將外地人員要求提高,不是初入職未有經驗的畢業生」,他指現時最難是聘請5年經驗或以上科技專才。他擔心計劃令本地畢業生難以找工作。
理工大學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總監曹建農歡迎計劃,認為有助吸引專才。他以大數據分析為例,面對全球的公司及大學「搶人」,不少博士畢業生會到發展較佳的新加坡工作,令本地更難聘請相關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