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紅十字會今日公布將派員前往當地支援醫療及公共衞生工作,並呼籲各界繼續關 注這場人道危機,支持香港紅十字會的國際賑災行動。(香港紅十字會提供)
香港紅十字會今日(10日)公布,將派員前往當地支援醫療及公共衞生工作,並呼籲各界繼續關注這場人道危機,支持香港紅十字會的國際賑災行動。
香港紅十字會指,香港紅十字會高級項目協調主任方芷嬣回應國際紅十字會招募,即將前往緬甸,以健康項目統籌專員身份參與為期約兩個月的醫療及公共衞生統籌工作;將與各國家紅十字會、當地衞生部門及在地人道機構協作,制定公共衞生計劃及醫療設施的建設提供策略性建議,確保計劃能有效運作。方芷嬣期盼以專業知識提供支援,「災區現在的需要非常大,我個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我希望透過紅十字會的全球網絡,為受災的社區出一分力,用最有效的方法為受災社區提供援助。」
除了派員支援當地公共衞生服務外,香港紅十字會亦已招募境外人道工作義工,約20位不同專業的義工,包括醫生、護士及水利工程師已準備就緒,將會按需要隨時出發前往當地支援。該會同時提供緊急尋人服務,協助在港人士尋找因是次地震而失去聯絡的家人。
香港紅十字會行政總裁/秘書長蘇婉嫻呼籲各界繼續關注緬甸的人道危機,並支持當地的救援工作,「災民需要的不止短期關注,而是以年計的持續支援。紅十字會已為支援長期恢復工作做好準備。我們呼籲各界不要遺忘當地民眾,公眾每一份貢獻都將幫助 拯救生命,重建家園。」
全港20個地點進行街頭籌款
香港紅十字會亦計劃於4月12及13日在全港20個地點進行街頭籌款,希望社會各界及市民慷慨解囊,響應「緬甸地震 2025 緊急呼籲」,以善款為當地受影響人士提供緊急人道援助,支援當地的賑災、災後恢復重建及備災等工作。
5處醫療設施被完全摧毀
根據緬甸紅十字會評估,在曼德勒、實皆、內比都等重災區,共有約6萬間民房受損,數以千計民眾被迫露宿街頭。現時災區醫療衞生系統遠超負荷,受災地區合共有5處醫療設施被完全摧毀,包括3所公立醫院、1所私立醫院及 1 所醫療中心;仍然運作的醫療中心只能依賴燃料有限的發電機運作。
另外,供水設施損毀導致許多地區無法獲取清潔用水,而庇護所過度擁擠及醫療設施不足更增加急性水源性疾病的爆發風險,其中一個災區實皆有部分庇護所已出現輕度至中度急性腹瀉的病例。而在部份災區,目前平均每 500 人僅能共用一個洗手間,與國際人道救援標準建議的每20人配置一個洗手間相比,供給量僅達建議標準的 4%,帶來公共健康隱患。
國際紅十字會行動
在災難或衝突發生時,紅十字會秉持中立原則,與政府等各方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及協調, 以確保災區的人道需求得到及時回應。緬甸紅十字會已在地震後迅速啟動緊急行動中心支援搜救工作,為傷者提供急救、院前護理及緊急醫療物資。另外亦派出四個流動健康團隊 進行心理健康及社區支援,並為流離失所的民眾搭建帳篷。針對食水短缺問題,緬甸紅十 字會已派出供水車及派發淨水丸,但相關設備仍不足夠。
令人鼓舞的是,救援人員在地震後第六天,在實皆一所倒塌的旅館發現一名受困近150小時的老師,經過挖掘後最終獲救, 紅十字會人員迅速為他送醫治療。這個奇蹟故事提醒救援人員,在危難情況下也絕不放棄 任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