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資院校收取非本地學生限額將獲升至40%。 (資料圖片)
政府有就本地資助專上院校收取非本地生設上限。教育局長蔡若蓮昨日表示,有部分自資院校在收非本地生方面太進取,有院校超收達上限兩倍;她表示,會嚴肅處理超額收非本地生問題,強調超收並非沒有後果。另外,她又指,暫時未見到國際局勢影響本港跟歐美的學術交流,稱政治問題的環境下,本港與歐美的院校學生更加珍惜民間之間友誼。
現時本地6間自資院校在2024/25學年,可招收的內地生名額,為本地生的10%至20%,但據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文件,有一半自資院校超收,當中珠海學院最嚴重,內地生等佔比達62.6%,其次是職訓局及樹仁大學,佔比分別是23.5%及23.3%。

蔡若蓮
蔡若蓮昨日出席電視節目時表示,政府會嚴肅處理自資院校超額收非本地生問題,局方已向有關院校發警告信,要求糾正情況;但由於自資院校與公營院校規模不一,且自資院校學生流動性相對較大,加上要顧及已入讀學生的學習,故相信情況須時間糾正。但她強調超收非本地生並非沒有後果,「我哋都會記錄在案,包括將呢個警告信嘅信息俾埋學歷評審局。」
對放寬限額持開放態度
至於本地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限額,政府於2024/25學年起,非本地學生限額獲提升一倍至40%。蔡若蓮表示對是否再放寬限額持開放態度,但更重要配套措施,強調質量發展同樣重要,不能出現宿舍擠迫或師資不足等令非本地生有不滿意體驗。
關稅戰無影響學術交流
另外,關稅戰持續,蔡若蓮稱暫時未見國際局勢影響本港跟歐美的學術交流,交流協議也繼續進行,反而在政治問題的環境下,更加珍惜民間之間友誼。她又指本港學術環境及政府投放相對穩定,這兩年反而吸引多了海外學者來港教學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