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府建築物及公共設施,建築署亦負責修復及保養許多對歷史、建築及文化價值有重大意義的古舊建築物,發展局長黃偉綸今發表網誌,介紹署方保育歷史建築的工作。
應對天氣和自然環境的挑戰
由於香港大多數歷史建築屬於磚木結構,如何應對雨水和自然環境對建築物的影響,是維修保養上最大的挑戰,並以前身為香港仔警署、二級歷史建築蒲窩青少年中心為例。黃偉綸引述建築署高級屋宇保養測量師(文物保育)劉令怡表示,由於營運機構難以自行清理瓦頂去水溝的枯葉,導致雨季後曾出現室內滲水問題,署方需要定期清理,避免去水溝淤塞,否則對歷史建築的木結構帶來安全隱患。另外,建築署助理工程監督黃家耀指出,建築物外牆的木配件和欄杆較易受到雨水影響而發霉和生鏽,因此署方會定期進行防霉、防鏽的工程,令它們外貌保持良好。
至於建築群的內部,劉令怡說,蒲窩室內的木地板曾被白蟻侵蝕,建築署需要先安排把腐木清除,再進行防腐工作,並放上白蟻藥餌,才把木板修復。另外,她說,在修復和維修舊建築時,如遇有具特色的裝置或配件,例如壁爐、天花等,建築署和營運機構都會以「修舊如舊」的原則保留並適當地進行復修。
運用新科技提高保養效率
目前建築署轄下的物業事務處負責保養74個政府擁有的古蹟、135幢已評級的歷史建築和多個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包括中西式建築物、燈塔、漢墓、碉堡、炮台、石刻、石灰窰等。建築署維修保養歷史建築時亦與時並進,研究以新科技,例如使用航拍機來檢驗建築物,以提高保養工作效率和表現。
呼籲選民投票
黃偉綸最後在文末提到,今日是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日,是完善選舉制度下首場立法會選舉,呼籲「無論你是哪個界別的選民,請盡公民責任,踴躍投票,為香港的未來,選出愛國愛港、真心為市民服務的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