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02735233_qv.jpg?itok=2xJxNcsl×tamp=1739052748)
(資料圖片)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02735236_YO.jpg?itok=SOdOVr1N×tamp=1739052748)
康文署昨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當中包括南音、天后誕、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港式奶茶製作技藝及戲棚搭建技藝等10個項目(表)。署方表示,該10個項目由非遺諮詢委員會於480個項目中選出,經審議後作推薦;政府進行為期3個月公眾諮詢,大多數贊成將項目納入代表作名錄。連同早前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10個本地項目,即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及黃大仙信俗等,合共有20個項目。
代表作名錄經非遺諮詢委員會詳細討論並通過,準則包括項目體現香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或工藝等價值;具有世代傳承特點,以及在社區有重要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