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工黨黨魁科爾賓
英國工黨日前爆發分裂危機,共7位議員因不滿黨魁科爾賓支持軟脫歐立場和處理反猶太人議題不力,集體退黨,其後再有1位工黨議員及3位保守黨議員也退黨加入,令這個新派系變成共11人 (他們未正式註冊為政黨)。雖然這是大新聞,畢竟議員集體退黨在英國很少有,而兩大黨同時有人退黨後聯合組成新派系就更加離奇,但暫時為止這個新派系能否撼動政局,仍須觀察。關鍵在於會否有更多議員加入,以及民眾反應。
先看回這批議員為何脫黨。一方面,當然是表面上的,他們都不滿所屬政黨現時的軟脫歐立場,希望能組成支持留歐或二次公投的新派系。另一方面,從選舉角度出發,他們也有誘因這樣做。雖說留歐派在上次公投中輸了,最新民調也顯示反悔的脫歐派只有少少,令整體支持留歐的是50%上下,還不確定佔民意多數,可是在兩大黨都支持軟脫歐,不支持留歐或二次公投下,這的確造成一個政黨與民意間的落差和空隙,新派系有機會吸納這一批票。
事實上新派系11人之中,9人是得票率極高或是來自在公投中投了留歐的地區,因此至少對這9人來說,他們脫黨後仍有機會在下次選舉中連任。同時,這批議員都來自黨內的非主流派,有人甚至被威脅可能會在下屆選舉中不獲黨中央支持連任。所以就算不管政治理念,單從政治生涯規劃看,他們也有理由退黨。如果民調顯示他們能取得不錯的支持度,和跟同樣支持留歐或二次公投的自民黨合作,或許可以吸引更多處境相近的兩大黨議員加入。
11個議員,在英國下議院650人中只是個小數字,要影響政局必須有更多人加入,但同樣重要的是甚麼人加入。如果一味是工黨分裂,結果可能只令保守黨漁人得利,所以今次有保守黨人也加入是重點。
現在保守黨沒有過半議席,要依靠北愛民主統一黨才能維持國會多數,政府立場危危乎,少少幾席也可成關鍵。經過今次11人組成新派系,保守黨加民統黨的議員變成324,在野議員317(加上1個議席空缺、7個北愛新芬黨議員因不肯宣誓效忠英女王缺席,以及議長要保持中立,總共650席),只要再多4個保守黨議員倒戈即可拉倒政府,提早大選。
愈早提早大選對新派系來說愈好,畢竟如果沒有向歐盟申請押後,英國3月29日就要脫歐,脫完歐後你仲講咁多留歐和二次公投真是把鬼。趁英國政府、國會、歐盟三方仍未確定脫歐方案,拉倒政府提早大選,相信也可逼得英國藉機申請押後脫歐,這才可延續脫歐留歐這個議題的討論性。假若接下來一個月都沒有4個關鍵保守黨議員加入,或是英國如期脫歐,那這個棋局就下不成,新派系的前景也很大機會凍過水。
新派系能左右脫歐留歐方向嗎?
即使有提早大選,新派系都肯定不會贏,兩大黨始終有一定忠實支持,和在全國都有地區組織。但要影響政局,不一定要贏大選,做到關鍵少數也可,就正如現在民統黨只有10席也可影響脫歐方案 (針對北愛的處境) (其實新派系已經比民統黨還要多議席)。如果提早大選結果仍是懸峙國會,兩大黨都不過半,新派系並非沒有可能成為關鍵少數,左右脫歐留歐方向。
可是要有這個選舉結果,需要有以下條件。首先,新派系要同時從工黨和保守黨吸走選票,只吸走工黨的票源只會令保守黨得利。其次,最好是能跟同樣支持留歐和二次公投的自民黨合作,自民黨的支持度約為10%,不算多,但總算是個幫手。第三,有更多留歐選區議員加入,始終新派系最大機會在這些地區勝出,而無法贏得議席的政黨只會走向泡沫化。第四,推出明確的政綱,吸引政壇大佬和有能議員加入,令選民感覺新派系不是烏合之眾,值得投一票。第五,不過唯獨是前首相貝理雅一定不可加入,他是票房毒藥,左右兩邊都憎佢。
好像很多條件吧。看回歷史,事實是英國過去一百年的兩次政黨分裂都沒有好收場。一次是1981年數名工黨議員脫黨組成社民黨,兩下就因贏不到議席而收檔。另一次是1918年當時仍是大黨的自由黨因兩名大老爭做首相而分裂,保守黨和工黨漁人得利,自由黨變成小黨。
所以新政黨要成功生存,以及對政局發揮長遠影響,的確是不容易的。儘管我個人傾向支持留歐,新派系能否成功真的很難講。
文:假才子(傳媒工作者、比較政治碩士、假大空冒牌才子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