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鳴在理大衝突後會見傳媒。(資料圖片)
周一鳴1995年加入警隊,任職見習督察。30年的警察生涯中,先後在前線和後勤不同崗位任職,包括刑事情報科主管和西九龍區副指揮官等,具豐富刑偵經驗。他直言,最難忘的,要數2019年爆發的社會衝突;亦有一些至今未破的案件,讓他一直耿耿於懷。
周一鳴曾任包括油尖旺區警區指揮官、西九龍總區副指揮官,以及刑事情報科主管等要職。他指,從警生涯中,大部分時間主力刑偵及情報搜集工作,雖然未必是在鎂光燈下工作,但與一班「幕後英雄」並肩作戰,在市民睡夢正酣時,努力維持治安,「是很光榮」。至於數到最難忘的,必定是2019爆發的社會衝突。他憶述,當時每日的工作時間很長,要擔心的很多,「這段時間不容易,也令我對管理有更清晰的概念。」
未尋獲「失蹤妹妹」感遺憾
反修例風波已成「句號」,但一些多年前發生的案件,至今仍未破案,一直懸在他心中。周一鳴憶述,當年他處理一宗失蹤人口案,涉案的小妹妹至今未尋回,「當時做了很多工作,常常仍在想還可以做些甚麼,至今仍然記得她的樣子、名字,和案件編號。」
對於作為處長的行事風格,是走「鷹派」還是「鴿派」路線,周一鳴笑稱:「我讀生物出身,覺得『鴿』與『鷹』都很好。」他指,對鷹派與鴿派並無特別研究,「寧願大家覺得我做緊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