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稱家居裝修公司提出含糊不清的報價單、漠視建築物法規並使用不當營商手法等情況屢見不鮮。香港測量師學會回應指,家居裝修工程往往花費不菲,如消費者缺乏適當保障,稍有不慎便會誤墮陷阱,甚至引發工程爭議或「爛尾」,建議消費者在議價過程中採用學會的標準合約作範本,並根據學會編制的條款及細則清單核對報價單,了解自己權益及責任,減少並迅速解決裝修工程爭議。學會將在短期內更新合約範本,為市民提供全面及適切的保障。
豪宅單位350萬裝修延誤5月未完工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李海達分享,2020年曾有業主為一個於中半山、約1,500呎的單位裝修,合約金額達354萬元,原訂工期則為120日,惟延誤了150日仍未完工,並需付32萬元的後加工程款項,合約亦無訂明有逾期罰則、是否包括所需小型工程申請、如何審核延期及後加工程款申請。而業主簽約時手上只有2張平面圖,無詳細資料,報價單也未清楚列明物料資料、手工標準,或提供材料表及樣辦,裝修效果不符合業主預期,但卻出現「打死狗講價」的情況,引發超過一年的官司;經專家證人評核後,申索金額達144萬元,佔原合約金額逾三分一。
學會於2008年已編制《裝飾、維修及保養工程標準合約(2008年第一版)》作範本,以協助消費者與家居裝修公司擬定合約的各項細節,以減少爭議和誤解。學會副會長甘家輝表示,學會最近已編制一份家居裝修工程報價單的建議涵蓋條款及細則清單,消費者可根據清單審閱及核對報價單,彌補報價單在施工時間、「執漏」及保養期、工程變更、工序分類、保險安排、各工程細項單價等方面的不足,從而在後續發生爭議時有更多憑據保障自身權益。
學會亦建議市民在簽訂合約前諮詢專業意見,如不幸陷入裝修爭議,則可以調解或專家裁定方式解決,若雙方能達成共識聘請單一專家,更可考慮向學會轄下建築測量組運作的樓宇事務專家裁定中心(先導計劃)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