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1-02-01 04:30:00
日報

觀察分析 拜登政府對華較想像中強硬?

分享:

隨著美國新總統拜登上台,主要官員紛紛到國會接受質詢,多人被問到中國相關題目,都作出較預期強硬的回應,國務卿布林肯更說認同特朗普反中的方向,只是不全部同意其措施。由於華文媒體和「侵粉」之前一路說拜登親中,不少人對此感到意外,筆者在YouTube看台灣節目,也從幾日前仍在猛批拜登親中,突然變成盛讚其反中。有人會說這只是口講的,但這畢竟是國會質詢,回答都是公開和代表政府的,不能隨便當粉筆字抹掉。那麼到底為何會出現這個差異?

adblk6

 

首先,很多人習慣了將世事簡單二元對立化,尤其近期華人媒體都墮入了「特朗普是反中,所以反特朗普的人自然是親中」的想法。但世事豈是這麼簡單,美國政治錯綜複雜,有多種議題立場交錯編織,反特朗普不代表在所有問題都跟他南轅北轍,可以是基於部分問題反對他,在另一些問題上則有共識。例如,在少數族裔、LGBT、氣候變化等方面民主黨的確經常批評特朗普,但他的反中措施受到的批評少得多。有些人常說反中已成兩黨共識,正是如此,只是很多人不信而已。


很多人又說,不信是因為過去的民主黨政府都有親中表現。但事實上過去共和黨也有親中,如第一個訪問大陸的尼克遜就是共和黨,老布殊被指冷待六四爭議,小布殊任內中美關係也大致良好。於是人們又說,這顯示反中是特朗普一人才做的,人走茶涼就會恢復親中。但這就太小看美國政圈對中國的整體氣氛的改變了。特朗普的確是令美國改變對華政策的要員,但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美國政圈也是跟著改變了,如前述的很少人批評其反中政策,還有那些支持香港示威、維吾爾族、台灣的議案都在國會獲近乎一致贊成。

adblk7


一般人很容易以為,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人,可以呼風喚雨,所以一換總統就翻天覆地。但那只是因為美國本身是強國,令人產生他可以為所欲為的錯覺。如果退一步看回總統下令之前的決策過程,會發現美國是三權分立互相制衡,重要決策必須國會同意,所以如果全個美國只有總統一人在主張一件事,其他人都反對,那也是不足夠的。實例有特朗普多次稱讚俄羅斯總統普京,和說希望改善跟對方關係,都在國會和政府國安系統阻擋下未能成事。如果政圈維持親中,特朗普的反中也是寸步難行的。

adblk8


兩黨議員都擔心中國威脅
所以實際情況是,特朗普打響反中頭炮之後,加上一些事件,令各界漸漸意識到中美關係變質,於是整個美國政圈走向反中,並多少固定下來,即使拜登和他團隊的人以往不是那麼反中的,現在也要跟隨這股氣氛走,甚至可能他們也跟其他人一樣真心轉為反中了。做個比喻,以前人們流行A,某位名人帶動流行B,當B的風潮深入民心了,即使這位名人不再B了,也不代表人們一定會回到A。


我們又看到,拜登上台幾日已經簽署多項行政命令推翻特朗普政策,這是因為這些政策本來就沒有取得兩黨共識,只是共和黨支持,拜登在民主黨背書下可以推翻。所以對照來看,即使拜登團隊只是口講,他們說會繼續反中路線也是一個明確信號,暫時是無意逆轉。同時,連串國會質詢也可以看出兩黨議員們都是擔心中國威脅的,國會將繼續向拜登施壓要求執行反中路線。

adblk9


那為何美國政圈整體變得反中?除了特朗普的上台令一些本來是非主流派的反中人士成為高官,帶動各界更嚴肅看待這件事,中方近年的行為也有很大關係。以往美國政商界親中,除了因為有錢賺,還因為根據舊時的政治學理論,國家富有了,中產階級就會要求民主自由,所以他們也期待中國會從內部改革。但近年的國進民退、取消主席任期限制、戰狼外交、實施港區國安法、被指打壓維吾爾族、新冠疫情等,都顯示這些期待是落空了,而當明白中國崛起也不會變為民主自由國家,這個崛起就從機遇變成威脅了。

adblk10


不過即使有共識是中國成為威脅,具體該如何應對則未有共識,於是布林肯說認同特朗普反中大方向卻不全部同意其措施。暫時我們可以根據拜登團隊發言歸納其反中策略包括:聯合傳統盟友圍堵中國、在國際組織反擊中國影響力、調較貿易戰令其更針對重點行業、特別重視科技業和媒體大外宣、繼續打港台疆藏牌、重建美國國力令國際社會認為「美國模式」優於「中國模式」等。


到底具體會做到幾多,現在還很難說,始終中國國力仍在增強中,美國不能予取予求。拜登上台初期也要先搞好疫情,對中政策具體細節或許還要些時間才看到。個人估計,拜登團隊會較少執著於口舌之爭,予人感覺可能沒特朗普團隊那麼強硬,但實際做法仍會遠較奧巴馬時代強硬。可能奧巴馬反中度為零,特朗普一百,那拜登會是七八十左右的樣子。但如果因為表面反中度下降了就以為中美關係回到友好,那絕對是個誤解。夾在中美之間的香港,恐怕也要繼續坐過山車。

adblk11

文:假才子(傳媒工作者、比較政治碩士、假大空冒牌才子一名)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