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解決住屋問題,近年推出過渡房屋,理工大學一項中期研究結果發現,本港的過渡性房屋計劃,為目前全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房屋計劃中,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及社會參與度最廣的一個,認為計劃有效應對本港的房屋問題。理大稱過渡房屋有效提升住戶生活質素,惟存在土地租期太短、偏遠地區項目入住率低等痛點;建議當局應該盡早將計劃納入長遠房屋策略,滿足香港住屋需要,並整合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計劃,減低兩者租金差距。
政府計劃於2024/25年度前完成84個過渡房屋項目,提供超過21,000個單位,當中逾半位於新界。是次研究調查了其中35個項目,全部均為在空置地盤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的單位。研究發現過渡房屋計劃面對多個痛點,包括用地期限相對較短、政府資助金額涵蓋範圍有限、設計及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偏遠地區項目入住率低、為住戶提供支援服務的資金不足,以及項目推廣、招租及住戶資格評估各方面的行政工作負擔等。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指,報告認為過渡房屋(包括簡約公屋)是應對房屋問題的一項有效措施,建議正式確認過渡房屋為整體房屋政策中傳統公營及私人房屋分類以外的房屋類別,並將已建立的過渡性房屋供應機制繼續運作;應整合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計劃,減低兩者租金差距;又建議在餘下的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項目中,由政府牽頭統一採用「組裝合成」設計。又預計項目完結後有逾2萬件「組裝合成」組件需處理,建議及早籌劃安排。
至於偏遠地區項目入住率偏低,他指,北部都會區是未來20年公共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政府應全力統籌社區綜合服務工作,幫助入住偏遠地區過渡房屋住戶,未來順利在北部都會區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