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梓敬(左二)及公民力量進行口岸使用民意調查(陳芷晴攝)
深港兩地市民往來頻繁,新民黨立法會議員李梓敬及公民力量進行口岸使用民意調查,64%受訪者支持延長口岸開放時間,李梓敬建議政府率先在深圳灣及福田口岸試行延長開放時間至凌晨2時,再研究進一步擴展至羅湖、機場等其他繁忙口岸。
今次調查訪問了633名香港市民,根據調查結果,深圳灣口岸(48%)及羅湖口岸(40%)為最多人使用的通關口岸。與此同時,64%受訪者支持或強烈支持延長口岸開放時間,當中多數人認為延長營運至凌晨2時可平衡通勤需求與對周邊居民的生活影響。另有超過60%的受訪者贊成擴展「港車北上」至深圳灣、蓮塘等口岸,認為此舉能縮短深港往返時間,促進大灣區交通一體化;但亦有部分人擔心引發塞車,建議政府同步改善道路基建。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模式方面,56%的市民支持推廣至所有陸路口岸,尤其是羅湖及西九龍高鐵站。此外,即使有75%的市民不知道深圳灣口岸已推出「免出示證件」通道(刷臉通關),有92%同意在其他口岸推廣此技術。
建議先延長部分口岸開放時間
立法會議員李梓敬相信「市民冇咩理由反對24小時通關」,但需顧及人手需求、實際通關需要,部分口岸鄰近民居等因素,他建議首先在蓮塘口岸延長開放時間至凌晨零時,深圳灣及福田口岸則延長開放時間至凌晨2時,再擴展至羅湖、機場等其他繁忙口岸,相信已可滿足大部分市民的需要。「港車北上」方面,他留意到「兩地牌」車輛行經口岸時有塞車情況,建議「兩地牌」及「港車北上」分開兩條隊伍分流。至於政府計劃向陸路口岸離境私家車徵收每次200港元,李梓敬留意到不少人同意用者自付原則,但普遍認為費用高昂,希望政府重新考慮金額以至是否推行措施。
深圳灣口岸已推出「免出示證件」通道,平均每周過關兩、三次的沙田區議員黃宇瀚指出,即使部分市民留意到前方過關人士無需出示證件便能順利過關,亦不知道自己同樣能使用此功能。他促請當局大力推廣,有助快捷通關。當局亦應向公眾清晰解說如何保障私隱及數據安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疑慮。總結而言,沙田區議員林宇星及梁家瑋認為透過延長口岸開放時間、持續推廣「刷臉通關」、改善「港車北上」及落實「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政府能更加完善跨境通關的服務。他們期望政府鼓勵廣大市民及跨境人士更便捷地往返深港兩地,繼續推動香港與大灣區深度融合,造福民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