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4-08-12 04:30:21
日報

調查︰天台平台戶室溫高室外6度 逾五成不適切居所住戶曾有中暑徵狀

分享:
不適切居所

不少劏房戶指,住所內室溫太高,難長時間逗留劏房內。(蘇文傑攝)

本港7月異常炎熱,天文台月內共有21日須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有調查發現,包括閣樓劏房等「天台/平台戶」錄得最高達攝氏36.4度,比室外溫度高出6.2度,體感溫度最高達42.8度;五成以上不適居所住戶曾有中暑徵狀,當中以工廈劏房戶比率最高,達八成半。組織估計與單位通風及大廈空氣流通問題有關;建議將氣候脆弱性納入劏房的最低標準評估,並制定相應的隔熱、通風及製冷措施。

葵涌劏房街坊會、低碳想創坊聯合於7月2至25日調查30個居於葵涌區不適切居所,包括7戶一般劏房、7戶工廈劏房、4戶天台屋、2戶平台劏房、3戶閣樓劏房,以及7戶過渡性房屋(組合屋)的住戶。於調查期間天文台錄得的平均室外溫度為30.2度,各類型居所之平均溫度介乎28.94至31.53度,最高值來自「天台/平台戶」達36.4度。各居所類型錄得的最高體感溫度介乎38.2至42.78度,最高值屬「天台/平台戶」,達42.78度,達「危險級別」(體感溫度40至50度)。

adblk6

居住社會房屋的阿成稱,以前住劏房,一到夏天「間房又熱又焗」,熱氣至晚上8點仍「焗住係屋內」,每晚要等待至10時後才回家;現在搬到社會房屋,環境大大改善,可以打開窗門通風,有新鮮空氣流入屋內,身體健康都得以改善。

85.7%工廈劏房戶曾現中暑徵狀

身處室內,若通風欠佳仍會使熱能累積,濕氣無法散去,影響人體散熱功能,易有不適,包括氣喘、口乾、頭痛、頭暈及作嘔、大量出汗及抽筋、以及體溫過高等,均屬於前期中暑或中暑時出現的徵狀。按居所類型,住戶出現上述不適症狀比率最高的為工廈劏房,高達85.7%;其次為一般劏房(71.4%)及天台/平台戶(54.6%)。最低的為為社會房屋(組合屋),不適比例為42.9%。

組織指,工廈劏房的中暑機率較高,原因或許與單位通風及大廈空氣流通問題有關。至於天台/平台戶因溫度過高,大部分住戶於最炎熱時需要離開居所避暑,同時避免中暑,推測是這個原因令不適率低於工廈。

組織指,政府「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訂立一系列準則以取締劣質劏房時,須確保所有住屋的環境衛生、通風及照明符合建築物條例,如有足夠的窗戶,要有獨立廚廁;政府應將「氣候脆弱性」(描述人類或生態系統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程度)納入劏房的最低標準評估,並制定相應的隔熱、通風及製冷措施。如果未能符合標準,相關劏房應該取締。

adblk7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