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往往覺得很多疾病都離自己很遠,但主要HIV感染群正正是20至39歲人士,佔約六成個案。最新調查發現,年輕人性態度較以往開放,惟安全性行為及HIV定期檢測意識薄弱,對愛滋病(AIDS)亦存在謬誤,或會增加有關感染風險。
本港目前有逾萬人感染HIV病毒,近年新增感染人數呈下降趨勢,惟20至39歲年輕人是最主要的感染群組。為了解年輕人,尤其大專生對愛滋病的認知,大專同直聯盟與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發起「性健康及HIV知識與態度調查」,合共收到530份有效回覆,當中約八成為15至25歲人士。
少數人有10個或以上性伴侶
結果發現年輕人性傾向趨多元化,約半數(56.6%)為異性戀;而雙性戀(14.3%)、同性戀(12.8%)及泛性戀(3.8%)合共佔約三成;202名已有性伴侶的受訪者中,四分一曾擁有4個或以上性伴侶,有10個以上亦佔約一成。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服務委員會副主席、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逾半數人(52%)進行性行為時僅間歇採用預防措施,16.3%更完全沒有預防措施;性伴侶數目愈多,沒有恆常採取預防措施比例愈高,反映年輕人對安全性行為意識薄弱,令感染HIV風險增加。」73.8%有性經驗的受訪者未曾進行HIV檢測,即使風險較高的男男性接觸者、曾光顧性服務、有4名性伴侶或以上等人士,也有64.3%在過去一年沒有做HIV檢測,缺乏定期檢查意識。
感染HIV不等於患愛滋
不少人會混淆感染HIV及患上愛滋病,林緯遜解釋,「HIV即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會破壞免疫系統,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而愛滋病為後天免疫力缺乏症,當HIV感染者因抵抗力下降,身體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階段,才稱為愛滋病。」
林偉遜續指,所有曾進行性行為人士應最少做一次HIV檢查,高危人士更應每6至12個月檢查一次。「最重要是,無論HIV感染或者愛滋病都有藥可控,已經不是絕症,每日一粒抗病毒藥物,大部分感染者都可有效抑制病毒,達到U=U(測不到=傳不到)狀態,有助阻止疾病傳播;HIV感染者亦可維持生活質素,壽命與一般人相若。」
籲推行全面性教育
保障性健康,性教育相當重要,但是受訪者認為學校在多個方面的性教育內容都不足夠,例如情緒與情感教育(88.6%)、性歡愉與性滿足(83.9%)等。性/別研究學者黃鈺螢博士指出,在學校推行全面性教育及推廣正面性態度很重要,「性是人類生命中健康的一部分,性教育應幫助年輕人理解、接受及回應自己的性需要,了解自己的性健康狀況;擁有正面性態度,性伴侶之間能坦白溝通、尊重雙方意願,才可有效保障性健康。」
性觀念開放 性教育落後
對於推廣愛滋病教育,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總幹事黃文達認為面對不少困難,「香港人性觀念開放,但性教育卻落後保守。除了忌諱公開討論外,年輕人在學校得不到正確資訊,便會自行上網搜尋,或造成錯誤觀念。」大專同直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Thomas希望學校將全面性教育納入常規課程,助年輕人取得正確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