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1-01-29 04:30:00
日報

轉廢為能 中大生產力局研液化廚餘 減堆填區壓力兼發電

分享:

堆填區愈趨飽和,源頭減廢才是長遠解決方案。香港中文大學及生產力促進局研發社區廚餘轉化系統「廚餘再生俠」,可將高達97%廚餘轉化成漿液,除減垃圾儲存空間及運輸成本外,更用作發電。生產力局指,期望將來能擴展至大商場及屋苑,擴大廚餘回收數量。
 

馬耀華(右)指,期望推廣系統至各大商場及屋苑。(張逸羲攝)

馬耀華(右)指,期望推廣系統至各大商場及屋苑。(張逸羲攝)

廚餘桶收集點。

廚餘桶收集點。

系統自動處理廚餘。

系統自動處理廚餘。

系統設於中文大學本部范克廉樓外,佔地約190呎,供附近4個飯堂使用,每日能處理半噸廚餘,佔中大日產廚餘量約三成。飯堂員工只須把廚餘桶置於收集點,按下按鈕,系統便會自動收集廚餘,分隔裡面無法轉化的垃圾,例如餐具、膠袋及骨頭等。其後,以機械及生物分解技術,將廚餘轉化成漿液,再經除臭後,將漿液儲存在容量約1.5噸的密封儲存缸,過程約15至60分鐘。吸缸車運走漿液,亦較運走固體廚餘省成本。

系統以機械及生物分解技術將廚餘轉化成漿液。

系統以機械及生物分解技術將廚餘轉化成漿液。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首席顧問馬耀華指,以往廚餘暫存在廚房內,須留待垃圾車於指定時間收集,佔用空間之餘,更會產生惡臭,不利環境衛生;飯堂員工現能隨時清理廚餘,密封儲存設計亦有助改善廚房衛生。他續指,估計一般大型商場日產約2噸至3噸廚餘,而要應付有關廚餘量,系統佔地需增約一倍,相若於3個標準泊車位;若能妥善運用地庫或停車場空間放置設備,便可解決廚餘,達至源頭減廢,而廚餘運輸成本料亦可減約兩至四成。

系統前年獲創科署資助170萬元,並於去年10月率先在中大校園試行,目前平均每日轉化0.23噸廚餘。吸缸車每周兩次將漿液運送至大埔污水處理廠,可作沼氣發電用途,而每噸漿液可產生約300度電,即本港一個三人家庭的月均用電量。

amJetso請食南記堂食一人牛乳火鍋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請食南記堂食一人牛乳火鍋  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