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7-08-01 06:00:00

醫學科研助病患治療 膝下動力義肢再起步

分享:
潘天樂指,會續改良機械人。

潘天樂指,會續改良機械人。

創新研究應用在醫學上冀令更適切協助病患治療,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早前研發的「動力型膝下義肢」及「軟性大腸檢測及手術平台」項目,可助膝下截肢病人輕鬆行走及協助篩查大腸癌,而發明早前更在「挑戰杯」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中創新組獲獎。


現時市面上一般膝下義肢大都是被動式的,不能為截肢者提供額外的動力,安裝了電池及傳統發動機的動力義肢,體積較大和笨重,而「動力型膝下義肢」是根據人體踝關節的運動學特性,以並聯彈簧與電機複合驅動的動力義肢。臨床測試證實,義肢可讓使用者步行時更省力,步態更對稱自然,並因使用彈簧能補充部分能量,讓義肢可用較小型的電池及發動機,重量減至約2公斤。項目在「挑戰杯」香港區賽中獲頒創新組別二等獎。

adblk6


使用舊式被動型義肢的劉先生表示,使用研發的義肢行走時較輕鬆,膝蓋痛楚較輕。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博士生高飛指,發明已申請美國及中國專利,冀產品可盡快推出市場,售價約2萬元人民幣。


另外,由4名生物醫學工程學畢業生設計的「軟性大腸檢測及手術平台」,當中「半自動軟性仿生機械人」直徑只有18毫米,可用於輔助大腸癌檢查。機械人以矽膠製造,由3個氣腔組成,通過不同氣腔充氣及放氣,可讓其前進。醫生可按需要更換部件,作實時檢測、組織取樣及藥物運送等功能。測試顯示,該機械人每秒可爬行0.5厘米,轉彎角度可達340度;與傳統腸鏡工具相比,軟性腸道機械人體積較小、安全及容易操作。負責設計的畢業生潘天樂指,會繼續改良機械人,望將來初級醫務人員亦可進行篩查大腸癌,減輕醫護壓力。項目在「挑戰杯」創新組別獲三等獎。


連同這兩個團隊,中大共有6隊在創新組別出線的優勝隊伍,於11月到上海參與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動力型膝下義肢。

動力型膝下義肢。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