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創校60周年,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聯同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老齡化和醫療管理研究中心,及香港社區健康學院於2023年7月28至29日假中大祖堯堂舉行「為香港建立可持續的醫療體系」政策論壇。
是次論壇切合校慶六十周年「甲子連心,任重志遠」的主題,聚焦於香港公共政策中的重要一環—公共醫療體系的可持續性,並邀請學者、醫療業界代表及醫生一同探討香港公共醫療體系的優勢及挑戰、討論醫護服務的實踐做法及提出策略性的政策和措施,海外及本地公共醫療領域專家可以藉此交流各地經驗。
李夏茵:以社區為基礎保市民健康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首先回顧了自 80 年代以來,政府因應公共衛生需求不斷增長而採取的措施。儘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醫療保健服務應全民化及覆蓋基層醫療,但要達成這目標並沒有一刀切的方案,政府必須針對香港醫療系統的問題制定相應措施。香港現時面臨的挑戰包括市民生活習慣不良、疾病預防意識低、人口老齡化、缺乏全民醫保以及嚴重依賴公立醫院而非社區服務。因此,本屆政府著重提高公眾健康意識,促進以預防而非治療為重的醫療保健,以及增加社區醫療服務。在基礎設施方面,政府正籌備建立基層醫療委員會、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以及擴展地區衛生中心。此外,政府還將設立一個融合公立及私立醫療服務的計劃,以改善市民的糖尿病和高血壓問題。這些措施將促進不同醫療服務單位之間的縱向和橫向協作,更好地為公眾服務。鑒於香港醫療保健制度不可能一次性進行徹底改變,期望所有利益相關者能夠齊心合力,逐步改善現狀。
林哲玄:引進外地人才是減輕公立醫院負擔的關鍵
通過比較本地與外國的醫療數字,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指出人才、設施和融資是影響香港醫療保健體系可持續發展的三個關鍵要素。在醫療人才方面,他引用研究,指出由於近年公立醫生和護士的離職率很高,七個醫療界別將出現人力短缺的情況。儘管近年香港積極推廣本地培訓及聘用外地畢業生,但只有真正解決公立醫院員工的關注問題和迎合年輕一代的工作心態,醫護人員的流失率才會下降。他亦強調,除了培育本地人才外,引進外地人才和加強公私營合作也是減輕公立醫院負擔的關鍵。
在設施方面,他指出政府已預留2,700億港元推行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使公營醫療系統預計能夠滿足至2036年的服務需求。儘管如此,為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林議員認為擴大日託中心規模,及將非傳染性疾病控制轉移至基層醫療保健仍然至關重要。
在融資方面,他指出我們目前過度依賴醫院和專科護理的政府補貼,且在提供公立醫療服務時不實行資格審查,並不符合財務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因此,林議員呼籲發展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以減輕公共醫療的財政負擔,並提倡應加強推廣自願醫保計劃,以培養公眾用者自付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