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戴卓爾夫人在執政後期,曾對國民保健署(NHS)頗有微言,認為這以醫療資源管理為名、不斷膨脹的巨獸最終必有違她堅持的小政府原則。假若她在今天能看到沿襲自NHS制度而成的醫院管理局(HA)在香港的表現,不知會有怎樣的想法。沒錯,在醫院管理局高層的努力下,的確成功壓抑了醫療開支的增長,但這卻是以醫療系統瀕臨崩潰、醫療人手超負荷作為代價。這令香港無論病人、醫生還是護士,皆陷入生不如死的「醫療地獄」。

香港醫療系統瀕臨崩潰。(資料圖片)
如果我們要探討香港醫療問題所在,首先要找出其成因。不少醫生指目前大多醫療資源都被新移民霸佔。固然,香港自回歸以來已有接近100萬單程證人士來港,然而以註冊醫生數字為參考,自1996年有7567,增加至現在14,290名註冊醫生,假設新移民的患病比率與香港居民一樣(或至少差別在可以接受範圍內),那我們最多只能說成,新移民令我們失去了一個藉人口增加幅度減慢、因而逐步舒緩醫療壓力的機會,但「醫療地獄」的形成卻始終在於其他因素:這包括了人口老化、隨著醫療專業技術提高而增加的各種亞專科療程,以及醫療人手的調配、訓練和輸入問題。
記得最初醫管局成立不久,不少醫護人員由於引入新制度,致令薪酬、職位、工作時間等服務條件得以改善,算是最早的一批「受益者」。然而也早於90年代,已有人點出醫管局接管香港醫療體系的隱憂:大量醫生兼任管理行政職務、遠離直接幫到病人的醫療前線;將醫院大堂翻新得美輪美奐,更預視了醫管局喜好裝飾門面、將醫院當成企業運作的本質。其實在回歸後不久,已開始有人投訴醫院有人滿之患,只是當然情況尚未明顯,致使仍有官員自豪地稱香港擁有「勞斯萊斯」等級的醫療服務。
到了金融風暴與沙士時期,當特區政府面對財政嚴重的財政赤字時,醫管局的主要任務亦變成了為政府全力壓縮醫療開支。除了大幅降低醫生的起薪點、推出「肥雞餐」利誘資深醫生提早退休,更甚者是不保證畢業的醫科生能獲政府醫院長期聘請。這順帶令教育局在01至03年間連續三年削減醫科生學額,以確保醫生不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醫管局這個決定在當時香港的經濟環境來說,是無可厚非,但它亦犯上了兩個錯誤。
首先,即使在日後經濟復甦過後,醫管局高層仍執迷於「效率最大化」,將「搾取醫護人員勞動力」視為首要任務,並沒有將本應因應政府財政而放寬的標準改回來。將員工「使用率」提升至極限,不但令香港醫療系統難有餘裕應付突發疫症,致使每逢流感高峰期的迫爆情況成為季節性常態;同時更令醫療工作環境惡劣和士氣低落,致使更多醫護人員寧願轉往私人市場就業,進一步惡化了人手短缺問題。
工商管理模式作繭自縛
再者,醫管局太過執迷於以工商管理模式進行運作,結果卻作繭自縛、反成為一個效率低下的組織。本來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就好應將臃腫的架構精簡,讓幹著管理行政的醫生專心幹回自己本行。但現實卻是醫管局為了突顯自己的重要性,將行政工作只加不減。即使醫管局總部已有千人規模的行政團隊,但每個醫院的高級醫護人員仍然要把自己當做半個行政人員看待;由醫院部分、再上至醫院、醫院之上又有醫院聯網、然後再到醫管局,每一層都有無窮盡的會議、報告要開要寫。
其中最荒謬的,必然是醫管局反覆力推的「醫院認證計劃」。本來此計劃的原意為「提升醫療機構的質素和保障病人安全」,但如今香港醫院環境之惡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難道得到那個甚麼醫院認證、情況就能立時改好了麼?反過來,就正正因為認證工作抽走了大量資源時間,而令目前人力更加短絀呀!這種把絞索套上自己頸項然後再把自己吊死的蠢事,反映出「企業管理主導醫療」路線是如何離地。
醫管局一直以提升香港醫療服務為己任,但在其治下香港醫療事故仍然屢屢發生;沙士本來應為醫管局「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的機會,但最後在立法會調查委員會中,卻被專家作供指有份隱瞞疫情。醫管局本應盡量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但最終卻被發現有醫院樓層與病房空置多時。假若今天的「醫療地獄」,醫管局有份促成,那我們就要問,當初將醫管局從食物及衞生局之中獨立出去的意義何在?難道就只為開設幾個年薪比食衛局局長還高的非公務員職位?(醫管局行政總裁年薪為600萬、另4位醫院聯網總監薪酬為531至561萬元之間,食衛局長薪酬現為400萬、而特首年薪只接近500萬)
雖然食衛局的辦事能力未必就會比醫管局為佳,但既然醫管局並沒有達成身為獨立於公務員體系以外所發揮的效果,那將醫療系統重新收回政府架構中,至少能把「搾取醫護人員至極限=有效率」這個錯誤觀念改正過來,只為裝飾門面的行政工作能因此而削減、也不用再付給那些惹人怨的總裁總監們天價薪酬。當然,解散醫管局不是一朝一夕間可以實行,但至少,應由重新收回64間於02-03年期間讓渡予醫管局經營的普通科門診診所開始。
文:Henryporter(博客無神論者的巴別塔作者、面書:www.facebook.com/henryporterb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