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已逐步影響全球人類的福祉,香港也不能置身事外。特區政府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訂下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社會各界必須眾志成城達成目標。雖然新冠疫情期間經濟活動減緩,令空氣質素有所改善,然而疫後本港空氣污染水平回升,特別是路邊空氣質素,情況令人憂慮。為了解香港空氣污染情況,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Patrick接受訪問剖析結果;同場又邀請環境及生態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空氣質素政策)梁啟明博士闡述政府空氣政策、電動車普及與新能源應用。 撰文:廖俊斌 場地提供:建造業零碳天地
二氧化氮年均濃度 仍遠超世衛標準
現時大眾運輸佔本地總碳排放源約20%,足以影響香港能否實踐零碳進度的關鍵因素,故此發展低碳運輸,全面推動綠色出行至為重要,亦迫在眉睫。早前健康空氣行動檢視環保署空氣質素監測站2023年的數據,分析本港空氣污染趨勢。Patrick表示去年是疫情結束,社會全面恢復經濟人文活動的一年,因此檢示全年整體空氣污染水平,對比疫情期間,數據具參考價值。「本港空氣質素於2020至22年有所改善,2022年一般監測站及路邊監測站錄得二氧化氮、可吸入懸浮粒子及PM2.5懸浮粒子的年均濃度,均是有紀錄以來最低水平。但來到社會復常的2023年,我們留意到多種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對比2022年均錄得雙位數增幅,大部分重回疫情爆發前2019年的水平。」
他續指其中臭氧的年均濃度更攀升至有記錄以來最高位,路邊監測站錄得每立方米45微克,較2019年的每立方米32微克高32%,情況嚴重。「至於車輛廢氣排放指標的二氧化氮,從路邊監測站的數據顯示,在疫情前每立方米79微克,稍微回落至每立方米63微克。」他認為是近年政府推動電動車普及措施奏效,但數字仍遠高於世衛標準530%(每立方米10微克計),強調政府要加快全面推行綠色運輸。
商用電動車普及 充電樁配套 「羅馬非一天建成」
要積極落實綠色出行,政府當局在擔當牽頭角色,給予社會誘因,變得相當重要。於環境局主理推動電動車及新能源應用的梁博士,表示自2021年起,政府已公布《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目標於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與混能私家車、推動各種電動商用車試驗,以及擴展電動車充電網絡並將服務市場化,加快邁向碳中和的步伐。「同時政府又給予優惠予私家車主轉用電動車,由2019年電動車新銷售佔6%,至去年激增至64%。這有賴市場引入愈來愈多的車款與型號,價格也接近燃油汽車所致。」至於商用電動車,梁博士指礙於商用車輛的種類繁多,換車成本較高,加重業界顧慮,普及仍需時間。「政府留意到有業界透過『新能源運輸基金』資助以購入電動輕型貨van,由前年二百多部翻倍至去年五百多部,令人鼓舞。」至於純電小巴及電動的士,政府已有先導計劃鼓勵業界嘗試,今年內亦會陸續發表路線圖,讓公共交通營辦商有所預算。
要廣泛使用電動車,是否有充足及方便的電動車充電設施,是其中一項主要成功因素。梁博士表示從教育業界入手,藉著新能源運輸基金不斷與各持份者溝通。「至於充電裝置,政府在過去一年已提出各式加裝充電站的方案,其中一個很重大的政策就是,鼓勵油站營運商進行加裝,通過提供一些土地優惠去吸引這些油商自願地去裝設這些充電裝置。」他續指現時全香港有180個油站,如果有很大部分的油站配備充電設施,相信在很短時間,大概一年半內增加逾百支的快速充電樁,大大紓緩公共充電點不足的問題。對於興建充電樁,梁博士表示政府並無數量上的既定計劃,「我們的政策很清晰,充電樁一定要緊貼市場技術發展方向,以滿足市場用家。所以不止要定一個數目,充電技術日新月異,將來充電功率快一點、充電時間短一點,但當我們過急安裝了較慢的充電樁,那就應付不了將來市場的需要。」
COP28擺脫化石燃料 積極探討新能源應用
去年COP28氣候峰會上,與會各國均表示要擺脫化石燃料,亦承認氣候暖化和公共衛生健康的關係。對此Patrick強調香港空氣污染的來源裡,有不少是來自車輛和船隻排放出來的廢氣。「如果我們多用一些新能源的話,如國策所提及的氫,甚至氨能發電,將會對社會各界於減排效率下是有益的。」梁博士同意Patrick的看法,「輪船用岸電系統,10年前政府已做過一次評估,然而最近我們已研究,有甚麼新技術發展。」至於氫能應用,政府在去年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主要負責去審視一些氫能源的試驗項目。「我們已幫助本地巴士公司引入氫能巴士,接下來也會為運輸業興建一些加氫站。」
至於前文所述臭氧的濃度處於高水平,梁博士表示政府在2022年起展開多次大型採樣,今年將有完整報告。他期望該研究有助找出臭氧成因及傳播軌跡,制定針對性措施,以解決臭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