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競發展日受重視,惟仍有不少人認為電競只是「打機」。其實不少電競戰隊就如一般運動員般有「晨操晚練」,而電競遊戲《英雄聯盟》其中一隊本地戰隊「九龍電競」身後更有「兩位阿Joe」——教練兼領隊李祖傑和健身教練成喬風,分別照顧選手的心理和生理,助他們發揮最好成績。
九龍電競隊員幾乎每日下午均有兩場「團練」,練習戰術和訓練隊友之間的默契,每場練習長達3小時,完成整日訓練往往已是晚上10時。雖然未必如上班族「朝九晚五」工作,但電競選手同要長時間坐著,更要高度集中望著熒幕內變化、思考部署下一步行動,該隊選手陳永耀(Isaac)坦言,身體長時間練習後,難免會疲勞和「腦閉塞」,故每周會抽最少一天健身。
成喬風則指出,由於電競選手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並重複類似動作,容易有網球手和「寒背」等辦公室一族常見勞損,故會以啞鈴等訓練選手的背肌,教導他們改善坐姿,同時會教他們定時做手部按摩,放鬆肌肉避免勞損。
除生理外,選手心理健康亦相對重要。一般認為,電競選手的黃金年齡約16至25歲,此後反應會變慢。「領隊Joe」李祖傑就指出,不少電競選手比較年輕,心智仍未成熟,未必能接受轉職業的壓力,例如訓練要求高和比賽壓力,而過往亦有成員因不堪壓力而退隊,甚至退隊後不再涉足《英雄聯盟》的遊戲,故他現時除定期安排輔導員接見隊員外,平日亦會以朋友身份與選手聊天,了解他們的需要或心理變化。
近年本地大型電競比賽愈來愈多,獎金亦愈來愈高,令更多人有興趣從事電競選手工作。但「領隊Joe」強調,電競選手「六成是天分、四成是努力」,「有天分才有機會,努力才能把握機會」,認為年輕人應考慮清楚才入行,更不要以欲投身電競為平日不停打機的藉口。
想了解更多電競戰隊的背後故事,可留意下周五開幕的「工銀亞洲電競音樂節」,「領隊Joe」會現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