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合作「F.O.C.U.S.青少年街頭暴力輔導計劃」,昨公布成效研究,結果發現,107位11至22歲屬高危類別的青少年,經過以實證為本的評估及輔導後,他們欺凌別人和參與打鬥的平均頻率,分別明顯下降兩成五和三成五;綜合其他評估量表的數據分析,反映上述有關輔導計劃有助減低青少年街頭暴力傾向。
成效評估研究去年9月至今年8月進行,透過自填問卷方式,比對兩組青少年,分別是參與「輔導計劃」的107名高危青少年,以及72位沒有參與「輔導計劃」,但有類似家庭及行為背景的中學生。
沒有參與「輔導計劃」的中學生,於前後兩次問卷調查所得的數據結果並無顯著分別。有參與「輔導計劃」的青少年,近一成表示,對家人之間溝通的看法有所改善;6.9%表示對衝動行為的自制能力有所提升;26.5%表示對違法行為的容忍度有所下降。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崔永康解釋,綜合各量表所得的結果,一套完整的輔導流程和理論,對減低青少年街頭暴力,包括家庭功能、欺凌及打鬥、自制能力和守法意識等,均有顯著成效,反映青年工作者或社工介入的重要性。是次研究亦引入多個評估量表,再按青少年的狀況調整,從而製訂出一套有系統的風險評估工具,供業界參考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