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1-12-23 04:30:00
日報

食物安全|5中六生研究貝類海產 蟶子微塑膠含量最高

分享:

傳統教學方法或許能催谷學生成績,不過對於學生的興趣就未必能完全顧及。有學校選擇給予學生更多空間,讓他們探索有興趣的事物,提高學習意欲,更能發現新事物。萬鈞匯知中學5名熱愛生物科的中六學生,早前主動對三種常吃小貝殼類海產做微塑膠含量研究,發現蟶子含微塑膠最多,更希望是次研究可協助香港微塑膠污染及食物安全的研究發展。

研究團隊在顯微鏡下收集纖狀形及碎片狀塑膠。
(黃灝庭攝)

研究團隊在顯微鏡下收集纖狀形及碎片狀塑膠。 (黃灝庭攝)

微塑膠在藍光下清晰可見。(黃灝庭攝)

微塑膠在藍光下清晰可見。(黃灝庭攝)

微塑膠通常被界定為直徑少於5毫米的塑膠,會影響人類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等,甚至引發癌症。團隊選擇了蟶子、蜆及蠔作研究對象,於今年5月分別到將軍澳彩明、寶琳、尚德及西營盤正街街市購買海鮮樣本,溶解樣本內有機物後再作過濾,抽出殘餘物,在顯微鏡下收集纖狀形及碎片狀塑膠。

結果顯示,蟶子體內的微塑膠含量最多,每克蟶子平均有1.332粒微塑膠,假設每隻蟶子為10克,體內便約含有10多粒微塑膠;第二多是蠔,每克平均有0.938粒微塑膠,繼而是每克平均有0.71粒微塑膠的蜆。

學校給予空間探索

是次研究的主題由5名學生自行構思,他們憶述,當時從新聞中受啟發,認為港人愛吃海鮮,更習慣連同貝類的內臟一同進食,微塑膠更易積累在海洋生物內臟;而本港對貝類海鮮微塑膠含量研究較少,制訂方向後便與老師研究可行性。蔡居穎是團隊成員之一,中三前於傳統名校就讀,曾因為成績欠佳產生挫敗感,又因缺乏機會參與比賽和活動,致使她失去學習興趣,更試過逃學三個月。她表示,現時就讀的學校願意投放資源,讓學生進行各種研究和實驗,有很多機會讓學生見識,熱愛生物學的她亦尋回自己的興趣。

另一名成員王麒恩,小學時亦因成績欠佳而被老師邊緣化,令她沒有興趣學習。她指升上中學後,得到老師的關懷,令她發憤圖強,每年成績在全級名列前茅,又指學校有很多機會讓學生嘗試不同事物,使她更有動力學習。

研究團隊指,希望這次研究可作為一個開端,引起其他機構及政府對關注食物微塑膠含量,並在日後提供指引,讓市民更多資訊,保障健康。

食物安全|5中六生研究貝類海產 蟶子微塑膠含量最高

amFUN聖誕狂賞🎁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

amFUN聖誕狂賞 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