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香港的那一刻,至今仍歷歷在目。「那是2000年1月1日的清晨,我首次踏足香港,從機場搭車到銅鑼灣。當我從時代廣場出口走出來的時候,這座城市獨特的生命力撲面而來。」來自瑞士的本諾(Benno Jaeggi)如此描述他與香港的第一次相遇。作為香港瑞士商會的重要成員,他在香港25年間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起起落落,但對香港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
「香港的確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但現在已重拾活力。」本諾表示,這座城市緩慢但穩步的復甦,緣於香港人的適應力和商業觸覺,以及這座城市的便利性。他特別強調了香港獨特的地理優勢:「你可以早上飛去東京開會,晚上就能回到香港。這種便利程度是亞洲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
談到香港的吸引力,本諾提到,除了營商環境外,香港的自然風光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這裡有美麗的海灘、廣闊的郊野公園,還有四季分明的氣候,這些都是吸引外籍人士的重要因素。」
港瑞兩地相似之處:創新與適應力是關鍵
作為瑞士人,本諾觀察到香港與瑞士有諸多相似之處。「瑞士和香港都是地域小、天然資源有限的地方,但都通過創新、適應力和友善的營商環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他也指出了兩地的差異。「瑞士更注重打造完整的經濟生態系統,而不是單純支持特定產業。相比之下,香港有時過度關注某些領域,缺乏全面的系統性政策。」以教育為例,他提到瑞士以創新為導向的教育體系是其競爭力的關鍵,而香港在規劃國際教育資源方面仍有改善空間。
保持簡單低稅優勢
在訪談中,本諾特別強調稅收政策是香港機遇所在。「香港一向以低稅率聞名,這是重要的競爭優勢。」他提到,新加坡近期將最高稅率提升至24%,使得香港的稅率更具吸引力。
然而,他對香港政府考慮提高高收入人士稅率表示關切。「在當前時機,香港應該善用稅率差異,鼓勵高技術人才回流香港。人才流動性很高,強調現有稅制是香港不應錯過的機遇。反之,若提高稅率,可能導致高技術人才選擇遷往稅率更低的地區,如零所得稅的杜拜,最終反而減少稅收。」他還以煙草稅為例:「近年香港大幅提高煙草稅,結果導致非法煙草走私猖獗,稅收反而下降。這個教訓值得借鑑。」
人才回流趨勢
從事國際企業管理的本諾談到人才流動:「香港在疫情期間經歷了非常困難的時期,許多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人才因為防疫政策而離開。但從2023年夏天開始,我們慢慢看到專業人士考慮重返香港。這個趨勢從國際學校申請增加和就業市場逐漸回暖可見一斑。」他肯定政府推出的各項人才計劃,但建議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政府需要考慮如何吸引能帶動經濟成長的創業家和高增值人才,同時避免政策衝突。」他提到幾年前遇到一位在上環創業的年輕人,最初只有十多名員工經營加密貨幣業務,如今公司已有700名員工,但總部已遷往新加坡。在香港政府部門如何歡迎新興產業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展望未來,本諾認為香港應該繼續發揮國際優勢。「香港最寶貴的資產是其多元包容的特質,能夠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文化。」他建議進一步簡化與內地的人流物流。同時,維持香港獨特的法律制度和有利開放的營商環境至關重要。「只要香港能保持靈活創新的精神,我相信這座城市將繼續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訪談結束時,本諾分享了他對香港未來的願景。這位在香港度過四分之一世紀的瑞士商界人士,用他的親身經歷和專業見解,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活力和希望的香港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