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早於十七、十八世紀,當時清朝與法國已出現廣泛而深刻的文化交流,穿梭兩地的法國傳教士擔當橋樑將中西文化互相傳播。香港故宮舉辦「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透過展品可看出兩國之間工藝交流,如「康熙御製」款花卉紋碗,屬釉上琺瑯彩瓷,便是參考當時琺瑯製作技巧融入中國彩瓷工藝製品杰作。市民藉展覽可觀摩中西方當時科學技術、工藝、文化藝術、哲學思想等領域交流和互鑑。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覽,展出近150件來自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收藏的珍貴文物,例如中國的瓷器與漆器、法國的科學儀器與鐘錶,展品之一為「康熙御製」款花卉紋碗,屬釉上琺瑯彩瓷。
據介紹,清康熙帝喜愛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通過傳教士送贈的琺瑯製品,清宮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負責製作和管理皇家工藝用品的造辦處設立「琺瑯作」,嘗試將銅胎畫琺瑯技術用於琺瑯彩瓷的製作。掌握畫琺瑯技藝法國耶穌會士陳忠信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入職琺瑯作,令清宮琺瑯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康熙時期造辦處工匠已懂得運用暈染和混色等歐洲油畫技法,豐富了琺瑯彩的繪畫表現力,而當時所用琺瑯料多從歐洲進口,而素白瓷胎則在中國製瓷中心景德鎮燒製,製成品充分體現中法工藝交流。
中國瓷器亦深受法國皇室喜愛,當中「香水噴泉」(1736–1743年)是法國宮廷收藏並裝飾中國瓷器的代表之一,也是當今已知唯一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擁有的中國瓷器,並曾放置在他的衣櫃內。這件仿哥釉瓷瓶由中國景德鎮瓷工製造,精美的銅鍍金飾件或根據法國工匠的圖紙在法國製作,展現華麗的洛可可藝術風格,亦為中法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
展覽至明年5月
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聯合主辦,昨日舉行開幕禮,展期至明年5月。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表示,非常高興能夠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及法國凡爾賽宮再次合作,盼透過本次展覽向世界展示中法兩國的交往歷史,文明的交流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