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3-04-19 04:31:58
日報

香港發現新物種! 米埔三槳水母

分享:
香港發現新物種! 米埔三槳水母

香港發現新物種! 米埔三槳水母

浸會大學研究團隊在米埔自然保護區發現水母新物種,並命名為「米埔三槳水母」,是首次在中國水域發現箱形水母新物種,令全球三槳水母科的物種數目增至4個。海洋公園正飼養及繁殖米埔三漿水母,稍後或在園區內供市民觀賞。

米埔三槳水母

米埔三槳水母

米埔三槳水母 (Tripedalia maipoensis)
形態學特徵:
‧傘狀體至觸手的長度超過10厘米
‧傘狀體有4個角,每隻角有3條觸手
‧傘狀體每邊的感覺棒內,均有6隻眼睛
‧在24隻眼中,8隻可以成像,其餘16隻只可感光
‧觸手基部有一個槳狀結構
‧假緣膜水管有多條分支

米埔三槳水母身體透明,平均體寬1.5厘米。身體有4隻角,每隻角連接3條每條長約10厘米的觸手,相信用來捕食細小的浮游甲殼類動物。觸手基部各有類似船槳的結構,令牠們游得更快。米埔三槳水母與其他箱形水母一樣有24隻眼睛,平均分布在傘狀體四邊的感覺棒,感覺棒內兩隻有晶狀體,相信用來成像,另外4隻只可感光;米埔三槳水母同有假緣膜(一塊具有很多環狀肌及可收縮傘口的薄膜),但假緣膜有通入傘狀體的水管則有多條分支。新物種與之前已知的囊狀三槳水母類似,但有明顯的形態和遺傳差異,其中一個基因亦相差了17.5%。

adblk6
浸會大學 邱建文 柯嘉敏 水母

邱建文(中)提醒市民,在米埔一帶不要觸摸水母;右二為柯嘉敏。(林俊源攝)

箱形水母均帶有毒性 市民勿觸摸

研究團隊由浸大生物系教授邱建文帶領,成員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公園及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人員。團隊在2020至2022年的夏天,在米埔自然保護區一個鹹淡水基圍蝦塘採集到箱形水母樣本,經研究及基因排序後證實牠們屬於一個新物種。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濕地研究經理柯嘉敏表示,在2020年米埔內基圍蝦塘,發現有大量水母,初時採集僅為了解其生活習性,團隊研究下確立為新物種。她指,2020年剛發現時估計塘內有300至400隻,後來則減至數十隻,原因未明。她未有正面回應發展北區都會區會否影響該種水母生存,僅回應「反而點解第一年咁多?」

邱建文指,米埔三槳水母僅在米埔發現,但基圍蝦塘透過潮汐通道與河口連接,相信亦分布在於珠江口附近海域。而米埔已是本港被深入研究的地區,但仍在該處發現新水母,反映香港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並指香港有必要保護所有物種,不只是水母。他又指現時全球已發現的箱形水母均帶有毒性,提醒市民在米埔及鄰近鹹淡水交界水域發現水母時勿觸摸,否則可能有過敏反應或中毒。

adblk7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