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破.地獄》不單破了港產片票房紀錄,更破開了人們傳統上對生死的忌諱。香港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長者因疾病和意外引致對護老和晚期照顧,甚至是後事安排等的需要,都是我們不可逃避的議題。為促進公眾對生命管理的認識及改變公眾對晚期照顧計劃的看法,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聯同多家社福機構及商界等不同持份者,早前於荃灣愉景新城商場舉辦了「講生命.傾人生」展覽活動,與街坊一同打破禁忌,談生論死。
中國人傳統觀念都視死亡為禁忌,有些人在靈車經過時亦會感不安。因此很多人如非必要都不會討論生死。然而正因為對晚年人生及後事安排等欠缺規劃,亦缺乏相關知識,當突然要面對家人死亡,往往會讓生者手足無措。如能在港推行關懷友善社區,透過不同持分者的協作,除有助提升市民對晚年生活的自主性外,亦對照顧者有更全面支援。
改變傳統觀念 普及生死教育
「要推行關懷友善社區,最重要除了人心接受外,整體社會氣氛、文化和價值觀都要有所改變,讓市民明白死亡隨時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醫生指,雖然政府已修例容讓長者選擇可在家或院舍離世,但很多長者及其家人都不知道或不能接受此選項,便不是真正的選擇。而且很多人受凶宅文化影響,亦不會選擇在家離世,故凶宅文化需要先解決。他曾在瑞士看過有人用單車拖著棺木巡遊,亦有部分國家的居民會在家樓下借地方舉辦喪禮,故在外國生死教育其實相當普及。
林醫生指港人應改變對死亡的傳統觀念,將生死大事「從地氈底掘出嚟」,而非避而不談,建立新的價值觀。關懷友善社區的概念是要讓所有人作出改變和都有機會參與,特別香港已越來越少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年輕一代甚少有機會接觸和認識死亡這話題,他建議在學校舉辦不同活動,讓年輕一代有機會接觸,並學習死亡相關的知識。同時,亦要讓市民有足夠渠道了解預設醫療指示(AMD)的訊息,並真正可以彈性選擇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設計合適安老住房 關懷社區長者需要
仲量聯行大灣區拓展總監陳曼藝女士則指,物業發展界亦可積極參與推行關懷友善社區,如設計更多適合獨居/雙老長者居住的安老住房、透過物業管理同事多關注長者住戶的狀況,如他們有任何懷疑時可立即查看,隨時能施以援手,減低意外事故的機會。物業發展界亦可聯繫社區不同機構等持分者,如社福機構、區議員、關愛隊、宗教團體、商界等,於公共空間為社區的長者、晚期患者及照顧者舉辦不同活動,以關懷和支援他們的需要。
搭建跨界別平台 共築關懷友善社區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黃健偉先生亦指,社聯將搭建起平台,並聯同不同界別,如政府、商界、醫療界、學術界及社福界等,於不同社區推展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紓緩照顧、預設後事安排等不同教育活動,慢慢形成公開討論的氛圍,讓不同界別和市民都可參與其中,從而了解更多生死教育的資訊,亦讓關懷友善社區於不同地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