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酥,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對此不陌生。不過這麼大塊的蝴蝶酥,你又有沒有見過呢?過往總在港式餅店能找到的蝴蝶酥,現在好像越來越少了,慢慢好像被精緻的版本取代。今期香港製造,就帶大家看看蝴蝶酥,怎麼由大大塊,變到現在這麼精緻的版本吧!文:Maggie,攝:林俊源
蝴蝶酥的起源
蝴蝶酥源自二十世紀的法國,外國人喜歡稱它為Palmier,即棕櫚樹葉的意思。至於如何傳入東方的呢?上海是最早接觸蝴蝶酥的城市,當時的糕點師傅按當地人口味作改良,並因其外形像蝴蝶命名為蝴蝶酥。直到今日,上海國際飯店的巨大蝴蝶酥仍十分受歡迎。直到六、七十年代,不少上海人來香港落地生根,巨大蝴蝶酥也成為了香港冰室的特色餅食,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慢慢經濟起飛,人們對餅食要求漸高,不少酒店人餅房便推出更精緻的糕餅,成為今日我們日常見到的蝴蝶酥。
香脆金黃的秘密
現在不少品牌對推出自家製的蝴蝶酥,而有港自設餅房的皇玥亦是其中一員。他們的蝴蝶酥由曾任職半島酒店的餅房師傅研發。選用法國牛油,並要以不同温度焗製四次,才能達到砂糖完全融化而又金黃的表面。入口香脆,甜味適中,咀嚼中更帶濃郁的牛油香氣。加上他們不時推出新口味,而最近推出的4度伯爵茶蝴蝶酥也十分有趣,令客人可以一次品嘗四種不同茶味濃度的蝴蝶酥。
逆市搞香港製造
大家認識皇玥,可能是透過奶黃月餅又或者古天樂,其實過去3年疫情他們一直都堅持香港製造,做好不同口味的糕餅:有巧妙包裝的蜂巢蛋卷、有結合西式材料和中式技術的脆曲奇、亦有改良過後更健康的中式傳統餅食。研發團隊還會按不同產品,混合不同種類的砂糖以達致想要的脆度。在香港自設餅房成本其實很高,但皇玥創辦人嚴運波博士表示:「說起香港製造,國際上還是對我們很有信心,所以當初才all in身家去搞品牌,同時亦希望造出一個令港人感覺驕傲的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