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否發現以往香港隨處可見的麻雀,近年數量減少?香港觀鳥會全港麻雀普查最新估算,香港市區約有21萬隻簡稱「麻雀」的樹麻雀,創近年新低,較2016年(30.5萬)減少逾三成,與去年(26.6萬)比較顯著少兩成。香港觀鳥會指,結果反映本港市區麻雀數量呈下降跡象,或屬早期警號。麻雀數量減少,相信是因牠們同樣遇到港人面對的問題,需要「爭土地、搵食」,如新落成樓宇多用幕牆設計不利築巢,昆蟲等食物減少不利育雛等。

香港觀鳥會全港麻雀普查由2016年開始,今年的普查在5月上旬舉行,逾160名普查員分組在全港88條一公里長路線數算麻雀數目,涵蓋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康樂及休憩區、農業區及鄉村地區。按結果推算,全港約有211,107隻麻雀,按年少5.5萬隻,與2016年逾30萬隻相比顯著下跌、減少9萬隻,除商業區外,其餘區域錄得的數量均遜往年。觀鳥會高級研究員彭俊超指,雖然生物數量在自然界偶有波動,但仍須警惕。
新樓幕牆設計不利築巢
彭俊超補充指,麻雀數量減少的現象並非香港獨有。近十多年來歐洲及亞洲等地都發現棲息於市區的「麻雀屬」雀鳥亦有減少的情況,但大部分研究均是涉及「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而不是本港常見的「樹麻雀」。麻雀減少確實成因仍然不明,外國的研究歸納出數個潛在因素,包括新落成樓宇多採用幕牆式設計,不利雀鳥築巢;物種之間競爭,例如八哥與麻雀爭奪築巢地點;發射站等釋放電磁輻射影響鳥類繁殖;市區昆蟲或無脊椎動物減少,導致覓食、育雛困難。
麻雀多棲息於住宅區 籲人鳥共存
今次普查發現共140個鳥巢,82%築於人造建築物,包括排水或氣口(28%)、大廈外牆(15%)、屋簷(14%)、冷氣機(12%)及橋底狹縫(9%)等,涉及天然的植被上則只有18%。觀鳥會呼籲各界避免使用非針對性的滅蟲防治方法,如使用噴灑方法去除蟲,令原本在植被上停留的昆蟲亦被殺害,影響麻雀覓食。而本地麻雀大多棲息於住宅區,每年3至6月繁殖季節期間,市民發現麻雀在大廈縫隙築巢,切勿干擾,讓人鳥和諧共存。另外,該會連續兩年將另外4種市區雀鳥納入普查範圍,本年度珠頸斑鳩的市區數量估算為69,531隻,鵲鴝17,390隻,紅耳鵯60,377隻,紅咀藍鵲3,097隻,整體數量與去年大致相若。


麻雀普查結果推算市區約有21萬隻麻雀,創近年新低。(鍾式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