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師建議,單車手可用瑜伽球作平板支撐,提升肌肉力量。](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6514797_wX.jpg?itok=s7z7CWSG×tamp=1739362019)
物理治療師建議,單車手可用瑜伽球作平板支撐,提升肌肉力量。
「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將於下月14日舉行,眾業餘車手在躍躍欲試破風的同時,也需注意騎行姿勢。有單車教練及物理治療師指,業餘車手在握把、坐姿及手肘角度等常會出現錯誤姿勢,若不矯正,不僅功虧一簣,亦容易引發意外及勞損,建議車手們應隔日以比賽單車戶外騎行訓練,備戰期間,日常除拉筋外,亦有3式可鍛煉核心肌肉,以提高耐力。
![以震動桿輔助進行深蹲](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6514799_Y7.jpg?itok=2PIo2dj_×tamp=1739362019)
以震動桿輔助進行深蹲
單車節設30公里及50公里賽事,車手的平均時速分別需達24至29公里,才可在大會指定時間內完成賽事。若參賽者事前並無定期訓練,在賽事的後段體力會迅速下降,不僅難以控制賽車,或會出現暈眩等問題,引發意外。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導師溫振豪指,車手不能以健身房單車完全當作賽前騎行訓練,並提醒車手即使無暇訓練,亦應以健身保持肌肉效能。
溫振豪亦指,不少業餘選手騎車時,會有坐得太前或太後、握把時手指未碰及煞車掣、手肘角度過分向外等問題。他提醒,若坐姿不正確會導致重心傾側,入彎時易生意外;而在騎行時手肘不應過沉或過直,維持120至150度則最為理想,髖、膝應成一直線,過彎時需人車同時微微傾斜;又指即使在最後衝刺階段,業餘車手亦不應「貪方便」,只握單車下把,重申手指應可觸及煞車掣。
核心肌肉訓練助破風
註冊物理治療師楊嘉敏則指,業餘車手普遍因缺乏訓練拉筋,核心肌肉力量亦不足,導致車手騎行時「用錯力」,將力量集中在手部及膝蓋等位置,導致勞損。她建議車手在做騎行訓練的同時,日常多拉筋,並可以輔助工具進行進階的核心肌肉訓練,提高耐力之餘亦平衡訓練,例如以瑜伽球做平板支撐、以震動桿輔助進行深蹲、以及在氣墊上作單腿硬拉;而在備戰階段,車手可每日每項訓練進行3組、每組10下,有助強化腰腹及腿部核心肌肉。鑑於騎行後大腿外側經常會繃緊,而且自身難以拉筋,她指可利用泡沫軸進行筋膜放鬆,為時3分鐘,減低抽筋機會。
![比賽後可用泡沫軸作筋膜放鬆](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6514802_rO.jpg?itok=fhC0Bka6×tamp=1739362019)
比賽後可用泡沫軸作筋膜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