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華燈、不夜天等讚美,是幾許大都會追求的稱譽。霓虹廣告、街燈、手機屏、車頭燈……締造夜明珠景致的功臣,卻亦是健康殺手,慢性都市病如肥胖、糖尿病、抑鬱以至癌症,光污染這幫兇實難辭其咎。
2016年全球光源分布衛星圖顯示,光污染最嚴重的地域,居民睡眠質素最差,肥胖比率亦最高(已計算富裕發達等致胖因素)。美國醫學協會亦指,LED街燈看似白光,實則發放大量擾亂我們生理時鐘的藍光。致力研究強光對人體效應的波士頓神經科學教授Steven Lockley解釋,「電燈助我們跨越晝夜,晚上仍能如常工作、社交;但入夜後任何燈光都屬非天然,足以破壞生理平衡。」美國癌症流行病學家Richard Stevens有此結論:人造光擾亂日夜作息,直接影響人體免疫系統與荷爾蒙分泌,破壞睡眠韻律及代謝平衡,不但是乳癌、二型糖尿病幫兇,也是抑鬱症與肥胖的催化劑。
然而在現實裡,夜間生活在漆黑中既不可能亦有危險。專家建議盡量調暗燈光及採用柔和黃光(較長光波),取代耀目藍光(短光波)。iPhone及iPad屏幕可設定為Night Shift(暗黃屏光),Android手機則可用「F.lux」等濾光產品,或者貼上濾光屏貼減少藍光散放。至於對付窗外透射的廣告牌強光,應使用不透光窗簾或加一層遮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