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3-15 10:00:00

小朋友要食藥打針?兒童醫療輔導師3招助孩子克服適應

分享:
小朋友要食藥打針?兒童醫療輔導師3招助孩子克服適應

小朋友抗拒及恐懼看醫生、打針及食藥是常事,亦是家長的經常遇到的真實寫照。他們面對冰冷的醫療程序,少不免對心理造成負面影響。駐守不同醫院的兒童醫療輔導師會使用各種道具及方法,協助病童降低對醫療程序的恐懼。兒童癌病基金的兒童醫療輔導師分享3個小妙招,幫助家長降低子女對看醫生的恐懼。

兒童醫療輔導師3招幫助兒童克服看醫生難題。

招式1|做好心理準備

不少兒童在見醫生或進行醫療程序前,已經開始抗拒進行程序。兒童醫療輔導師認為,家長於治療前應先站在子女的角度,了解他們的身心理原因,再找出相對應的分散注意力技巧,幫助子女緩解焦慮及緊張。

輔導師建議,家長不妨於輕鬆的環境中,預先向他們講解接下來將會進行的醫療程序,讓子女清楚醫護人員的醫療步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減輕對治療的不安感,有助醫療程序更為暢順。

adblk6

招式2|陪伴助建安全感

「陪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本步。兒童醫療輔導師建議,家長若能令子女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及陪伴,適當的時候給予肢體接觸及情感支持,有效提升他們的安全感。例如,在治療中主動協助兒童緩解焦慮,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我知道會好驚」、「我陪著你」、「我們一齊入去見醫生」等,緊記避免使用「學會做一個大女孩/男孩」或「大女孩/男孩是不會哭的」等否定情緒的說話,無助緩解情緒之餘,可能更為壓抑孩子需求。

「陪住你」、「一齊入去見醫生」從表達帶出安全感。

招式3|玩小遊戲紓壓

家長可透過「遊戲化陪伴」緩解子女焦慮,例如引導他們進行「上山落山呼吸法」互動練習 ,深吸氣時想像自己正在上山往上吸氣,緩吐氣時模擬落山輕輕呼。這類具象化活動既能轉移注意力,又能調節生理緊張反應。研究顯示,此類共同參與的減壓模式有效減低52%兒童醫療抗拒行為及自然強化親子信任關係。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