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做為是次展覽宣傳的名畫。](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3720257_vn.jpg?itok=miVL1pNG×tamp=1739056753)
被選做為是次展覽宣傳的名畫。
這邊廂有一年一度的Art Basel重臨香港,遠在瑞士有「文化都市」(Capital of Culture)之稱的巴塞爾,一如既往,每月、每天無間斷推出精彩絕倫的藝術展覽,例如正在貝勒耶基金會美術館(Fondation Beyeler)舉行的年輕畢加索——藍色時期與玫瑰時期(The Young Picasso - Blue and Rose Periods)回顧展,便是年度盛事。
文、圖:何志光
貝勒耶基金會屬於私人營運,由藝術經銷商Ernst Beyeler及Hilda Kunz於1982年創立,後來邀請了著名設計師Renzo Piano建立美術博物館,把收藏精品公諸同好,國際聞名,它亦是巴塞爾最多入場觀眾的博物館。名師將建築物集實用與美學於一身,館外有池塘與庭院,露天地方放置了幾件雕塑,由內到外,簡約風格統一,大玻璃將自然光引入館內,而觀眾又可以欣賞到戶外田野風光,相得益彰。
年輕畢加索嶄露頭角
萬眾矚目的畢加索回顧展,可見大師如何將自己早年的際遇和心路歷程,藉著畫作反映出來。藍色時期(1900年至1904年)與玫瑰時期(1904年至1906年),分別是指畢加索約20多歲時,因受到好友Carlos Casagemas自殺的打擊,情緒低落,幾年間都以冷色調和單色作畫,主要用藍色、或藍綠色,表現陰沉的主題,如繪畫妓女、乞丐、酒徒等,表現悲情。這個時期著名的作品有少見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盲人的晚餐》(The Blindman’s Meal)和《生命》(La Vie)等。後來畢加索返回巴黎蒙馬特展開新生活,遇上了愛人Fernande Olivier,非常開心,逐漸走出陰霾,開始轉到玫瑰時期,作品用色上出現了明顯轉變,採用暖色調,如橙色、紅色和粉紅色作畫,改變了畫風,大部分作品以馬戲團人物的喜悅片段做主題,因此,玫瑰時期的畫作中經常會出現馬戲團表演,小丑和各種滑稽角色,後來這成為了畢加索繪畫生涯的重要部分。名作有《兩兄弟》(The Two Brothers)和Seated Harlequin on Red Background等。畢加索成長路,經歷了以上兩個重要時期,鋒芒畢露,奠下了大師級的形象,日後創作更推向多元化,如原始主義(Primitivism)和立體派(Cubism),作品成為經典,會場內亦有介紹。
![藍色時期重要作品,《生命》。](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3720269_4m.jpg?itok=UUwrshTl×tamp=1739056753)
藍色時期重要作品,《生命》。
Info
機票:瑞士航空來回香港至蘇黎世,票價由5,580港元起。查詢:3002 1330(瑞士航空訂票熱線)
交通:在市中心乘坐往Riehen Grenze方向的6號電車,Fondation Beyeler站下車,車程約25分鐘。
網址:www.fondationbeyele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