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7-07-13 06:00:00

港島鐵閘畫 一閘定情

分享:

從新界、九龍走到港島,仍然屹立不倒的小店、老店,確實一年比一年少。它們象徵著上一代人的年輕歲月,但回憶總是隨著人的離開而消逝,莫說是小店老闆的模樣,年輕一代就連店名、店舖類型都隨時從未聽聞,縱然有書籍圖文並茂記下它香港,但那份人情的溫度,卻要親身感受才領會到當中的可貴。

「連繫兩代」是許多保育活動的重點,讓後生一輩用心看見老香港,讓兩代走在平衡線上,用對等的視點看見對方。由香港青年藝術協會主辦的「城市閘誌」社區藝術先導計劃,找來6個本地藝術創作單位,以Graffiti作為橋樑,讓年輕藝術工作者為港島區多家老店的鐵閘,畫上一幅代表該店的圖畫,由創作主導,讓兩代人一同完成一件藝術作品。
文:林穎嵐(Wing)   圖:莊振邦、林俊源(部分由香港青年藝術協會提供)

 

太原街的堅毅女強人

位於灣仔莊士敦道與皇后大道東之間的太原街,當中有一家賣乾貨的小店,名叫「蔡太乾貨」。本地塗鴉藝術組合Smile Maker,為蔡太的店舖鐵閘繪畫了一幅她的人像,「今次這個計劃,我跟我的拍檔畫了8間舖,『蔡太乾貨』是我畫的第一間舖,而蔡太亦是我第一位落去跟她聊天的店主。」Smile Maker的Tim認為,「城市閘誌」這個計劃主題是社區與人的連繫,因此作品亦以人為主題。

放下自己 「我只想蔡太開心」
舖如其名,該店正是由蔡太獨力經營,這樣的背景,難免讓人聯想起「強悍」、「勇敢」等形容詞。Tim在創作前曾多次跟蔡太聊天,他們的話題很多,由小店歷史談到舖頭運作,甚至連她自身的家庭背景都一一談到。經過數次的閒話「家常」,Tim認為蔡太是位親切而勇敢的女性,於是便把她畫成一位看來嚴肅的女士,「我當時心想,乜我真係咁醜樣?(苦笑)坦白講,有少少失望。」蔡太說。當時Tim曾問蔡太是否滿意作品,但她卻不好意思說出批評的話,「他畫出來一定有他的原因,但畫中的我,看來是有點惡。」
 
再次談及「唔收貨」一事,Tim臉上卻顯露微笑,「最初我幫她拍了好幾張照片,最後選了一張較嚴肅的作參考。其實我有去觀察她做生意,她給我很女強人的感覺,同時又很和藹可親。」可惜最後還是有街坊對畫作有微言,「後來有很多街坊說,他們認識的蔡太是個開心果,不像畫中人,後來蔡太更問我可否改成有笑容。那刻我想,真的有必要改嗎?但最後我還是很樂意改,因為我想蔡太開心,不想她有壓力。」的而且確,社區藝術的世界裡,藝術家的創意、畫功甚至畫作效果,再複雜,再高超,再驚為天人,都不及街坊的笑容來得重要。

海味街的國畫X塗鴉

每日黃昏,「海味街」德輔道西的店舖逐一「打烊」,惟獨「德成海味」門外還亮著燈。這家有30年歷史的海味店,由陳輝創立,至97年時由其子陳沛傑接棒經營,他繼承了父親「重情」的特質,以身為海味街一分子為傲,「我第一個想法是,想幅畫呈現海味街與香港的關係。這條街的海味舖,大部分6點至7點左右收舖,我希望,即使烏燈黑火,有遊客來到都認得這裡是海味街。」位於德輔道西94號的德成海味,其「鐵閘畫」由本地藝術家黃建豪(Devil)與Smile Maker的Tim操刀,不過畫作風格並非一般塗鴉,而是一幅有帆船和漁夫的偽山水畫。Devil解釋:「起初真是完全沒有想法,我不知道甚麼東西最能代表海味,後來陳生提議畫山水畫後,才開始有點想法。」


1加1等於4
「我想畫出香港開埠初期的西環,那些漁夫、帆船都是三十至四十年代的特色。」不過,Devil坦言短時間內難以熟讀香港海味史,惟有開會時乖乖聽書當惡補,他笑言「德成」是一家有趣的海味店,事關該店過去拍過不少短片、照片宣傳品,更曾自資出書介紹海味街歷史,而這些資料便為Devil提供了不少靈感,「我們開了幾次會,陳生很主動介紹他們舖頭的歷史和經營方針……會上提到的鮑魚、鹹魚都成為我的靈感,不過,除了給我們方向之外,他對這次創作完全持開放兼『放任』態度,連睇初稿都一次過關。」陳生續說:「起初都有點擔心,畢竟試過俾人畫花道閘,但試過後,原來創作真的是這樣!需要撞出火花,才可以得到1加1等於4的效果,要尊重創意,而不是阻礙創意發揮。」

adblk6

俯身微笑的西營盤小鳳姐

喝靚滑豆漿要去西營盤關興記,我作為新界人都知曉,但「西營盤小鳳姐」倒是因為一道閘才認識。「關太在第三街可謂無人不識,她很喜歡唱歌,尤其是小鳳姐的歌,再加上她打扮起來像個歌星,西營盤小鳳姐的稱號真是不得了,她本人已經是個地標!很多街坊都很愛護她,我畫畫時還有街坊阻止我,說不能塗污關太的鐵閘。」本地藝術家麥嘉欣(Marka)為關興記,設計了一幅以關太為主題的鐵閘畫,畫中的關太正俯身售賣豆品,「我來過找關太好幾次,發現她的店面有一個大檐蓬,她不時會彎腰為客人遞上豆腐,我覺得這個動作很有趣和可愛,很配合她親切的形象。」


失散「母女」
這家有89年歷史的老店,由關太的家公的父親,於1928年在正街用擔挑賣豆腐起家,並於三十年代在第一街開店,關太約於1990年接手打理生意。Marka在構思畫作前,對西營盤一帶並不熟悉,但在多次到訪關興記後,不但認識了這個歷史悠久的地區,而且更認識和了解關太,她們不但聊到關太的年輕往事、她在西營盤的生活和關興記的歷史背景,而且Marka還在店內觀察關太平日做生意的情況,「當時有很多街坊問我是不是她的女兒,原來我跟她真的有點母女相,我想這種就是緣份。」

 

一Apps睇晒廿幅畫

由香港青年藝術協會主辦、渣打香港150週年慈善基金贊助的「城市閘誌」社區藝術先導計劃,由6個本地藝術創作單位,為港島區20家小店設計並繪畫一系列獨特且富人情味的鐵閘畫;同時亦開設了「城市閘誌」手機應用程式,讓大眾可在手機隨時欣賞畫作。

一Apps睇晒廿幅畫

一Apps睇晒廿幅畫

公利真料竹蔗水(荷李活道60號)
黃志豪作品 光華印務公司(西街45號)
Smile Maker作品 合興號(德輔道西190號)
包作品 林橋記(德輔道西188號) Smile Maker作品 九記牛腩(歌賦街21號)
Smile Maker作品 希路眼鏡公司(皇后道西276號)
包及英華女校學生作品 潘仔記(太原街GP2號排檔)
黃詠楓作品 華盛公司(石水渠街76號)
Smile Maker、20多位灣仔居民作品 豪華㗎啡茶廳(茂蘿街1A號)
Devil、Smile Maker作品 寶華傢俬(鴨巴甸街18號A) 黃志豪作品 峰哥袋檔(太原街HPP20號排檔)
包作品 錦波印務(太原街GP T1號排檔)
Smile Maker作品 鄺林記(第二街52號)
黃詠楓作品 熱帶魚水族(第二街107號) 黃志豪作品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