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職場人士或曾面對這樣的困惑:每日上班前需費心思考「著咩衫!」。過於隨意又怕影響專業性,過於華麗又可能過分引人注目。正當記者和朋友分享這個煩惱時,發現從事不同行業的人士,對職場穿搭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擾。今集《終極ULTRA大解密》走匀港九新界,帶大家窺探不同地區職場人士的實際穿著,並邀請香港心理學會組職心理學部主席、嶺南大學「職業及組職心理學」助理教授(研究)Hodar Lam逐一分析職場人士的衣著選擇。
香港的各行各業主要分佈地
説到香港的各行各業,主要有幾個知名商業區集中了大量寫字樓、商業大廈及工業大廈,例如:中環、銅鑼灣及灣仔一帶是專業服務與金融行業的聚集地,包括有診所、律師事務所、金融中心及銀行等。另一類商業及工業大廈較多的地區則包括觀塘、鑽石山、荔枝角及荃灣。油尖旺區則以餐飲及零售業為主,集中了眾多餐廳與商鋪。
職場穿搭有哪些刻板印象?
在正式展開街頭訪問前,記者特意向AM730的同事進行了一次初步調查。當被問及那一區域的職場人士穿著最為用心時,90%的同事認為中環區的職場人士最為講究。部分同事指出,薪酬與穿著存在密切關聯,認為薪金越高,穿著越注重細節;亦有同事持相反意見,認為穿著與薪酬無關,而更多取決於行業性質與工作類型。職場心理學專家Hodar Lam表示,人們在評判職場穿搭時,往往依據既有的刻板印象,例如:專業人士常被認為必須穿西裝打領帶,而從事創意行業者則傾向展現個人風格。專家進一步指出,當實際情況與刻板印象不符時,人們往往會立即作出評論甚至批評。

圖片來源:電影《男親女愛》片段截圖
中環、觀塘上班族不同的特色
為實地了解香港職場穿搭特點,記者分別在中環與觀塘的街頭隨機訪問了不同行業的職場人士。
在中環工作並從事建築行業的Anne (化名) 表示,公司除了禁止短褲和拖鞋之外,大部分同事在穿著上都較自由。

從事建築行業的Anne (化名) (攝:吳康琦)
同樣在中環工作的侍酒師陳先生(化名)則因行業需求需穿著西裝,每日穿著的行頭價值上萬元。

在中環工作的侍酒師陳先生(化名)(攝:吳康琦)
在觀塘區從事設計行業的Tom (化名)表示自己行業並無硬性規定。多數衣物都是在二手市場購買,獨一無二的設計更能表達自己。

在觀塘區從事設計行業的Tom (化名)(攝:吳康琦)
同樣喜愛二手服飾的還有從事公關行業的Tim(化名)。

從事公關行業的Tim(化名)(攝:吳康琦)
無論在中環還是觀塘,不同的穿著反映了職業性質與個人性格的差異。從宏觀角度看,並不存在「絕對」或「隨意」衣著的上班區域。實際上,除醫生、律師及高端零售等特定行業外,多數行業已較少對穿著設限,香港職場的穿著文化普遍趨向自由開放。
值得關注的不只有外在
職場穿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職場人士的個性與心情,同時影響著大家對職場人士的外在觀感。除了職場穿搭之外,職場人士的心理健康亦不容忽視。Hodar 認爲,成年人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清醒時間是在職場度過,因此職場心理健康是每位職場人士都應關注的重要課題。「工業及組織心理學(IO Psychology)」是一門將心理學原理應用於職場與組織的學科。其核心價值在於與職場人士乃至管理層的緊密關聯。員工的行為不僅受個人性格影響,職場內的政治氛圍、階級觀念等因素同樣會影響其工作態度和效率。Hodar認為,協助管理層改善管理方式可產生連鎖效應,從而提升員工效率並增進其幸福感。總而言之,如何使管理層更有效地了解員工狀況,以及如何讓員工以更高幸福感投入工作,是「工業及組織心理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工業及組織心理學專家:Hodar Lam(攝:林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