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之間,找尋屬於我們的美好餐桌風景。將步調放緩,你會找到煩囂生活中的一點平靜。」這片位於荃灣南豐紗廠的韓式美學空間,經歷了四年起跌,兩位80後老闆宣布小店於本月底引退,她們歡迎過去及現在的客人,在最後這幾天到臨,展望未來。文、攝:Winki
一日之間│相知相惜 深度認識韓式美學
以保留見證著60年代香港紡織業黃金歲月的荃灣南豐紗廠(The Mills),開放以來一直是文青熱門聚腳地,韓式甜品店一日之間(Between Haru)就在2018年偶然植根,見證著紗廠與香港在這幾年間的變遷,記者也在這裡經歷不少心情片刻。相信經過小店的,都首先被其木趟門吸引,踏進內更感受到不一樣的空間,擺設散發隨意美,卻又是精心舖陳,隨著四季而變化。負責設計的老闆之一Kenry,曾於韓國攻讀文化藝術和工作,非常欣賞當地的美術觸角,一直夢想回港經營這樣的一間咖啡店。後來,她先開設麵包教室,偶然認識了愛好烘焙的Lora:「記得有一堂整麵包,全部都是小朋友。那時候剛好遇上Lora來應徵,她已很有經驗,結果只有她搞得掂。」一拍即合的二人後來更一同前往韓國學藝整,兩年後,一日之間正式誕生。
一日之間│糕點主食自製原材料 店舖著重留白空間感
一日之間主打招牌肉桂捲、貝高麵包、戚風蛋糕、捲蛋及吐司等,全部在荔枝角工場製作,再運往小店最後加工,客人亦可透過其IG預訂原個蛋糕。小店的製作吃起來有說不出的層次,就算有些看起來平平無奇,就是真材實料的美味。「沖咖啡用的焦糖、沖梳打的百里香糖漿都是自己煮;肉桂糖漿也用韓國黑糖與蘋果醃製。青醬則用韓國紫蘇葉打成,忌廉就必定用北海道的,每周向日本入貨,30ml大約$160,是其他牌子的五倍,但吃起來真的不一樣。」另外,因應客人需求,餐牌有數款韓式熱食飯麵,都是Kenry讀書時外頭吃到或自煮的靈感。
談到空間感,由於小店位於五號廠,前身用作擺放梳棉機和拼條機,樓底高3.5至4米,加上佔地近800尺,租金僅2萬5,是Kenry營造廣闊韓式空間的理想之地,她說:「韓國地方大,一座獨立building兩三層也是同一間cafe。客人入到來第一句就是說『很少枱』、『好大』,但這就是韓國人的日常,步行兩至三米才是另一枱。就連朋友家人也有建議我放多幾張,做多點生意。」
正門旁邊的開放式長型廚房接近200尺,可以看到小幫手(店員暱稱)沖咖啡和打拂忌廉;至於用餐區,七、八張枱之間至少有2米距離,完全不用隔膠板,疫情最嚴峻時,記者還想起木枱更加少的情境。就算現在假日滿座,客人仍可靜靜談心;其餘空間則用作展示服裝、乾花、貼紙印章和小手作,加上雪白牆壁,就是留白。
一日之間│牌照加疫情經營困難 轉移freestyle再出發
一日之間曾於營業初期同時舉行蛋糕烘焙班,客人堂食吃到心頭好,就可以報名上堂自己做,後來因牌照問題被迫取消,加上租務條件變更,例如一星期需開足七天,不可設定休日,Lora形容變成連鎖店般經營,一更人手都不足以應付每日工作量,令兩人身心疲憊。再者,「針冇兩頭利」應用在小店實在切合,店面大,當人手不足,一個店員隨時要兼顧吧枱、樓面、收銀,加上幫客人量體溫及掃程式,手套一日也換上幾十轉,實在吃不消:「地方大,要來回送餐都幾吃力。未來會cozy一點,細舖營運更容易,當然要取捨空間但保留美感。」在客人眼中,光顧一頓飯只是一刻光景,未能想像員工一天走足幾十轉,就算小店也變身球場,要將夢想持之以恆,實在不容易。
在落實新店之前,Kenry表示大部分糕點款式會保留,但減少熱食,把初心回歸甜品類。除了IG網店,部分友好食店及地區性團購可以訂到小店出品,Lora說:「Facebook內有不同的團購群組,網絡原來如此強大,不過要覓客路就要一步步來,因為群組並不隨便對外公開,靠街坊口耳相傳。幸好坊間有不少客人認識我們,這樣可以滿足到未能堂食的客人,亦能繼續推廣我們的品牌。」
一日之間(Between Haru By studio Petite K)
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一樓103號舖
IG: Betweenharu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