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n do it. So can you!這是Facebook專頁「名校Secrets」內,一位中三學歷母親IELTS考獲7.0後,向子女說的一番話。帖文由一位學生發表,稱母親在他升上小四時,每天都趁他做功課期間,坐在一旁溫習英文兩至三小時,持續7年後,母親的英文突飛猛進,拿出成績單證明努力成果。該名學生說:「雖然佢當時表情好囂張,但我覺得好warm好感動」。
這段勵志小故事,說明身教的重要;也許現今父母工作繁忙,未必能每日花幾小時陪讀,但幼兒教育專家教路,每天只要肯花15分鐘,配合小遊戲,即使低學歷父母也能提升小朋友英語學習能力。
鬥快拍 識生字
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系主任吳美莉博士提供幾個簡單小遊戲,部分更是從紙牌遊戲如「冚棉胎」及「潛烏龜」演變出來,遊戲前,父母自製英文圖卡等小道具。例如,小朋友在學校學了apple,家長與孩子便把各自拿著的圖文卡揭開,像玩冚棉胎般,當見到這個生字時即搶拍下去,便知道小朋友是否認識指定的生字。
翻譯機 親子樂
也許父母會說,現今孩子好繁忙,學習外還有默書測驗要應付。吳美莉提供另一寓玩樂於溫習的小遊戲「翻譯機」,家長事先準備字卡,把小朋友需要溫習字詞的英文及中文版,分別寫在兩疊卡上,然後家長與子女各扮演中文人與英文人;建議首回合最好由父母扮英文人,然後由扮中文人的孩子從卡中抽出生字考家長,例如「機械人」,家長要立即找出robot,子女便可在趣味中學習。
小遊戲 少勞氣
以上方法也適合英文能力程度稍遜的父母。吳美莉與同事曾在基層社區推行相關計劃,其中在深水埗較多新移民家庭,父母的英文水平偏低,他們在工作坊期間也努力學習,並會主動用手機翻譯程式找答案及讀音。吳對此亦感驚喜:「家長本身有動機,又肯用心學習與教導,成為子女的好模範,鼓勵小朋友自學。」
她續稱,有關計劃試行了8星期,家長每晚與子女玩完遊戲後,都要記錄賽果作評估,從家長分享中亦獲得正面回應,包括孩子對英文的興趣比前強烈,學校老師也說學生對英文書沒以前般抗拒,甚至變得喜歡;親子關係亦改善了,小朋友每晚主動提出玩遊戲,家長減少勞氣嘮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