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意大利,大部份人想起意大利各種美食及豐富的歷史文化,似乎一切與地球另一端的鴨脷洲毫無關係。但原來鴨脷洲暗藏一間隱世國際幼稚園,以意大利著名、被美國《Newsweek》譽為全球10大最佳學前教育法——瑞吉歐教育法為主軸的意大利國際幼稚園。學校更設少見的陶藝課及光影室,透過讓學生沉浸藝術世界之中,培養創意之餘,更能放鬆身心。
意大利國際幼稚園鄒佩凌校長與學生合照。(羅錦鴻攝)
獲駐港領事支持
位於鴨脷洲海怡半島的意大利國際幼稚園創校僅6年,獲意大利駐港總領事Carmelo Ficarra支持,他曾經現身參與學校畢業禮及聖誕節活動。學校主打瑞吉歐教育法,教育法被美國雜誌《Newsweek》譽為全球10大最佳學前教學法之一,提倡尊重孩子的興趣及能力。學校與意大利教育機構Reggio Children合作,確保校舍及課程設計符合瑞吉歐教育法的理念。
被問及為何校舍會選址鴨脷洲,校長鄒佩凌表示,瑞吉歐教育法著重環境,認為「環境是幼兒第三位老師」。學生可在學校聽到鴨脷洲漁船鳴笛聲,對香港學生來說是難得體驗。與其他色彩繽紛的幼稚園不同,意大利國際幼稚園以極簡木系作為主調,牆壁貼上學生作品,感覺簡單又溫馨,加上極高採光度,令校舍更為明亮。創校的Sapientia基金會已經購入過萬呎校舍,減輕校方財政壓力,將更多資源投放在教學上,家長亦毋須擔心幼稚園會突然結業,求救無門。
孩子有「100種語言」
瑞吉歐教育法創始人洛利斯‧馬拉古齊(Loris Malaguzzi)認為孩子有「100種語言」,他們看似無意義的拍手或踏腳已經在表達自己所思所想。意大利國際幼稚園亮點之一是外間少見的「光影室」,漆黑的環境中擺放各種與顏色形狀相關的發光裝置,期望激發學生對顏色及形狀的想像。
訪問當日學校正在慶祝印度灑紅節,老師就在透著七彩顏色的桌子上,利用不同顏色形狀的膠片填滿印度傳統圖案,刺激學生對顏色的聯想。部分學生則發揮創意堆疊各種積木及電筒,探索光與影的關係。校長表示,學生可能是透過顏色,或光影,或敲打積木,用自己「100種語言」與朋友溝通。
另外,幼稚園特意聘請專業陶藝老師,引導學生創作不同作品,同時透過搓捏陶泥,訓練小肌肉之餘,更能放鬆身心。訪問所見,每堂陶藝課只有4個學生上課,旁邊再有1位班主任及1位助教協助,貼近1:1的師生比例讓每位學生都得到關注。學校經常帶學生到隸屬同一基金會的古魏博物館參觀,學生上陶藝課及圖工課時,便會將在博物館文物吸收的靈感放在創作上。他們仿效古董瓷器上的煙草紋,將沾滿顏料的花草形狀海綿印在碟子上,重新詮釋傳統文化,使每件作品展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
特設「意大利瑞吉歐課室」助學意語
作為擁有意國背景的幼稚園,許多人會好奇學校與其他國際幼稚園的不同之處。意大利國際幼稚園設中英及英意兩個組別,家長可按子女的興趣及未來發展選擇不同組別。校內特設「意大利瑞吉歐課室」,課室內所有圖書及裝飾品皆以意語撰寫,全部繪本甚至是校方特意由意國訂購,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鄒校長表示,「意大利瑞吉歐課室」提供沉浸式語言環境,學生踏進課室後,須使用意語與意籍老師交談,不知不覺間學習意語及意國文化。
可能有家長擔心,如果為小朋友選擇英意組別,但子女未曾接觸意語,會否成為學習障礙?校長表示,小朋友學習新事物的速度,猶如海綿吸水,家長毋須太擔心,學校亦會在自創教材上提供英文翻譯,幫助學生學習。
面試貼士
校長鄒佩凌透露,幼稚園並不像其他學校般有任務或遊戲測試小朋友的能力程度。每組申請者都有面試及參觀學校的機會。學校特設「家長關係經理」(Parent Relationship Manager)在參觀期間將會與孩子進行互動,觀察他的興趣能力。在面試期間,學校會了解家長的期望及小朋友的學習需要,她鼓勵家長預先在社交媒體及網頁了解學校的教學法。
意大利國際幼稚園鄒佩凌校長。(羅錦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