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羅書院屬基督教香港聖公會創辦的學校,是香港有逾百年歷史的英文中學之一,以基督教真理為基礎,提供現代化的通才教育,為香港傳統名校。校方除了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外,還致力於促進全人發展,更著重發掘學生的潛力,提供各類型課外活動擴展興趣及才能。
文:袁雅婷 攝:董立華
提供平台展現才能
聖保羅書院於1851年創校,剛剛慶祝170周年,是富有傳統及歷史悠久的基督教學校,以基督教精神為教學原則,更著重全人發展。校長源廸恩認為,每個學生都很獨特,各自擁有個人的才能、性格及興趣,因此,學校會提供平台,讓他們展現才能,在中學階段尋找到個人的興趣、愛好、長處等。
源校長指,中學時期對同學很重要,由這時開始慢慢發掘到個人的特質及潛能,了解自己能力達到甚麼水平,「聖保羅書院獨特之處是校方不會單單著重學生學術方面的發展。學校當然積極培養學生入讀大學,但更重要的是幫助同學準備將來的生活。希望學生有優秀的學業成績之外,亦擁有正面的價值觀。」
培養12個素質
該校一直與時並進,去改善、求變。在這個充滿未知及挑戰的年代,校方認為學生必須擁有12個素質,包括好奇心、創造力、敬畏心、溝通能力、創業精神、健康、信任、協作能力、同理心、謹慎、積極性、公民權。近幾年該校的課程都漸漸滲入相關元素,無論高中的校本課程,或者中一、二的研習課程,學校都需要學生做報告,尋找問題,繼而解難,旨在培養他們成為廿一世紀需求的人才。
另外,學校提供很多課外活動,源校長說:「我很喜歡的一個活動是帶十多個學生出海,他們在專業人士教授下學懂駕駛帆船,之後再與教練度過三日兩夜的旅程,熟練駕駛技巧,接著同學便需要設計三日兩夜的行程,而教練只是從旁觀察;若他們作錯決定,便須合作補救及承受後果。」這個活動首先讓學生知道自己能夠自行作決定;其次是要懂得協作;第三是要有領導能力,當遇困難要懂得面對;第四當然是解難能力。
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源校長稱,世界正面對很多不同問題,例如貧窮人口上升、如何持續運用水資源、氣候變化對世界帶來的破壞等。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全世界,學校希望透過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令同學知道全世界有很多難題需要他們關心及理解,其他國家是如何應對,我國又怎樣面對,本港又該何如應付。校方希望同學能放眼世界,有更加好的世界觀,長大後無論投身甚麼行業,例如工程師、會計師、老師或社工等,都能將行業所學回饋社會、國家及世界。
他舉例,學生將來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怎樣使長者居住得更加開心舒適?這不但涉及到社工,還關係到建築師的城市規劃,還有醫生如何發展長者的醫療系統,令他們活得更健康。當學生面對這些問題時,都可以利用所學服務社區及社會,齊心協力解決問題,這都是學校想從同學身上看到的。
因此,學校會在高中提供核心課程:延伸研習 (Common Core Curriculum),讓學生更加了解這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這是該校獨有的課程,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目標,進行相關領域的個人研究。老師會指導做研習、定題目、搜集資料等,希望透過課題的研究,令同學深入明白可持續發展目標、面對難題,能用甚麼方法解決。
比賽過程比獲勝更重要
該校2023年畢業生的IAL成績中,11名學生獲得4A*,大部分同學都會升讀大學,選擇海外升學的多數前往英國,有些則選擇往加拿大或澳洲。他們在不同學科及領域上,無論體育還是學術方面,該校都曾取得不少獎項,例如「SOTY 22/23 of SCMP: Scientist & Mathematician first runner up」、「SPC Badminton Team Crowned Overall Champions」、「中文辯論隊榮獲第四屆《全港中學學界辯論賽》冠軍」等。但源校長認為,最重要的並不是比賽獲勝,而是從比賽的過程中學習到甚麼、有否體現體育精神、團隊合作性等更為重要。
面試貼士:著重五年級成績及品行
學校會先按學生的成績及品行,篩選是否有面試機會。源校長提醒家長,學生五年級呈分試成績非常重要,因為該校在11、12月申請入學,因而未必有六年級的成績,家長要注意。另外,面試通常分為兩部分;用英語作自我簡介及用粵語或普通話作小組討論。他表示,面試基本上是想了解學生語言能力、碰上問題時如何發揮、討論時怎樣與人交流,例如是否有禮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