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機或上Netflix/Disney+睇戲時,最唔想見到螢幕出現殘影,而市面上唔少電競mon都標榜自己反應快、畫面清晰及無殘影。而螢幕規格方面, 1ms GtG 大家都可能見過聽過,但你又估唔估到所謂反應快可能有誤導成份呢?本文會講解螢幕規格關鍵詞,解釋背後真相!
螢幕殘影原因|1ms=千分之一秒
要了解螢幕反應時間,先要將 1ms GTG 拆開解讀,ms 是毫秒 millisecond 簡寫,而 1ms 就係千分之一秒。這時間指螢幕反應速度,即由畫面A轉去畫面B多久,時間當然越短越好。如果唔夠快就會像截圖中UFO已經移動,但UFO原本所在位置像素點未轉得切顏色,形成所謂殘影或者拖影。
由於物件越移動得快,螢幕殘影問題就越嚴重,對於玩FPS的玩家而言,螢幕反應快慢會影響遊戲體驗。你可能會問反應幾快先夠用,答案是要考慮玩家追求多少Hz,以最普遍120Hz來說,其實唔洗去到1ms咁快,慢5倍有 5ms 已經足夠。以一個120Hz的螢幕為例,1秒內出到 120 格畫面,每格之間有 0.0083 秒。亦即係話由A畫面轉去B畫面,如果於這時間內完成,理論上不會見到有殘影。
螢幕殘影原因|GTG=Grey to Grey
市面上的電競螢幕顯示器,唔少都達到5ms,理論上滿足到 0.0083 秒這個時間。但點解唔少仍有殘影呢?想知答案我哋就要考慮「GTG」。GTG全寫是 Grey to Grey,意思是廠測試反應時間,不是計算由全黑畫面去全白畫面,而是計算螢幕由一個灰階去另一個灰階的時間。其中一個目的是為更貼近用家日常使用情況。
所謂灰色去灰色,究竟邊隻灰去邊隻灰呢?以一般色深8-bit有256個灰階螢幕為例,其實業界無標準,唔同測試方法,結果可以差好遠。
螢幕殘影原因|GtG不同測試落差可能很大
一款4k電競螢幕由80%灰去20%灰用了5.3ms,但由40%灰去20%灰就要11ms,時間多了一倍。這不是個別例子,而是不少LCD 螢幕的真實寫照。規格表上面1ms GtG有沒有參考價值,就好值得大家去思考。
螢幕殘影原因|Overdrive易出現鬼影
為提升螢幕反應時間,不少廠商都用到Overdrive 或者BFI 2種技術,兩者都可以減輕殘影問題,但都各有缺點。如果廠商調校有落差,前者好容易衍生另一個叫鬼影的問題,即UFO出現一個顏色相反的影係尾。
至於後者就因為要不斷開閂背光,所以螢幕會暗得多,對頻閃比較敏感的玩家,看得耐可能會不舒服。
文章授權轉載自《Price.com.hk》於am730科技刊出,按此查看Price.com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