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技術推動港股生物醫藥升勢。
上周五,美國PMI數據疲弱,引發市場對經濟的擔憂,導致美股大幅下滑,道指尾段跌幅進一步曾擴大至800多點,納指亦跌超過2%,跌400多點。相反,港股靠著阿里巴巴財報造好,恒指升破去年10月以來的前頂,僅是周五一天便升近900點,相當誇張,東升西降的味道愈來愈強烈。或許感到受DeepSeek技術威脅,特朗普於周五簽署了備忘錄,指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限制中方,包括香港和澳門投資美國的戰略領域,與及限制美企、大學機構投資和支援中方。
AI作為催化劑
港股大升,除了AI概念板塊成為大贏家外,生物醫藥板塊亦展現出強勁的走勢。原因無他,就是因為生物醫藥板塊也跟AI有關係。正如,之前的文章提過,很多不同行業也能從AI技術進步中受惠,所以AI作為催化劑去引爆一個全方位的大牛市是十分可能的。
關於生物醫藥如何受惠於AI,給你一個例子就能明白。數天前,Google推出了AI系統「co-scientist」,協助科學家提出新假說和研究計劃。而這個co-scientist立即就展現出強大的實力,僅用兩天就解決了英國帝國學院的研究團隊曾耗時十年研究有關超級細菌是如何進化和傳播的難題,甚至提出了四個額外的理論。可見,AI有機會大大加強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能力,為它們降本增效。根據信達證券推測,AI技術可將藥物研發成本降低40%、周期縮短60%。
事實上,隨着DeepSeek熱潮興起,不少醫療企業也宣布接入AI大模型,根據資料,目前已有超過30家醫療大健康相關公司宣布加速整合DeepSeek技術,覆蓋藥物研發、臨牀診斷、臨牀信息輔助、慢病管理、醫學影像分析、健康監測等多個領域。
同時,中央也十分懂把握時機,國務院辦公廳19日轉發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其中明確,研究完善醫藥領域開放政策,便利創新藥加快上市,優化藥品帶量採購,進一步提高醫療器械產品採購可預期性。
而且,根據財聯社記者了解,近日,業內流傳的兩份徵求意見稿,一份名為《關於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另一份為《關於醫保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第二輪徵求意見稿)。相關信息的釋放,行內人士均十分關注,並表示對創新藥企是相當大的利好。相信未來更多有關生物醫藥的政策落地,將可為AI醫療提供更大的提振。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23年的88億元增加至2033年的3157億元,2023-203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43.1%。這顯然是一個存在爆發式增長機會的藍海市場。
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近年增
AI醫療的概念火爆,在港股生物醫藥板塊中亦已出現不少表現強勁的個股,例如歌禮制藥(1672),自2018上市以來一直也表現平平,去年更一度跌至0.76港元,但自9月觸底後並進軍肥胖藥物領域後,便一直扶搖直上,最近更宣布減肥管線相關的好消息更一天將股價推升至超過36%。相信如AI板塊能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板塊上升的話,歌禮將是可繼續留意的標的,同時也可留意其他港股的減肥藥概念,包括聯邦製藥(3933)、信達生物(1801)、來凱醫藥(2105)等。
另一方面,CRO企業將會是AI醫療的熱門之一,這是由於CRO公司,尤其是業務量較大的頭部企業,相比較傳統制藥領域,對於引入AI大模型加速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提升研發成功率上有較為直接的增益。例如康龍化成(3759)就是好例子,最近康龍宣布拿下腫瘤領域患者管理的人工智能企業海心智惠,這明顯告訴你康龍化成知道要怎樣把握AI浪潮,而不是像京東那樣在AI最熾熱的時候去搞外賣。據說,康龍這個部署更是早於deepseek之前,可見管理層的遠見。
除了康龍化成外,港股CRO公司還包括藥明康德(2359)、泰格醫藥(3347)、昭衍新藥(6127)、凱萊英(6821)、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建議大家可多作關注。
既然提到藥明康德,當然整個藥明系也是AI醫療概念的重點關注,早前筆者已寫過有關藥明生物(2269)及藥明合聯(2268)的文章,有興趣可翻閱一下。
注意回調風險
總括而言,AI醫療潛力巨大,有望延續升勢。惟仍需注意短期回調風險以及地緣政治對整體市場的風險,切忌貪勝不知輸。
作者:黎家聰 富途安逸(富途證券國際)董事
筆名:聰明錢
黎家聰Andy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主力研究技術分析、財技分析、財務報表基本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首席分析師和策略師,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原文刊登於 HK Money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