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系│列
中央提出大灣區概念,內地9個城市另加兩個特區即香港及澳門。中銀香港(2388)高級經濟研究員王春新估計,未來香港在大灣區的角色,將以國際貿易法律仲裁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為主軸。他又估計,2025年大灣區可以達到世界貿易總量第一,超越現時三大灣區之首東京灣區。
王春新表示,現時以「灣區經濟」帶動經濟發展,包括有紐約、舊金山三藩市灣區及東京灣區。現時粵港澳大灣區GDP(國內生產總值)是1.5萬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東京灣區GDP則是1.8萬億美元(約14萬億港元),兩者只相差約3,00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他相信,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就可以趕上東京灣區,成為全球產值最高灣區。

王春新指,香港已成為內地創新科技對外融資主要渠道。(莊振邦攝)
人均GDP仍需努力追趕
現時大灣區的人均GDP約為2萬美元(約15.6萬港元),僅為東京是二分之一、紐約三分之一及三藩市五分之一。不過他認為,人均GDP仍需要時間追趕。至於如何追趕其他灣區發展,他稱主要創新產業發展帶動;產業方面,大灣區內匯聚多個國內龍頭創科企業的深圳,加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背後更有廣州以至整個廣東省內正向先進製造業轉型的生產基地,互補性強,未來發展的潛力實在不容忽視。
香港將成法律仲裁中心
王春新指,香港不僅是大灣區的「超級聯繫點」,本身已是人民幣離岸中心、財富管理中心等,相信在大灣區發展下,勢將成為日後國際的服務樞紐及國際貿易法律仲裁中心。他又指,香港最具優勢在於其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是倫敦及紐約難以媲美。此外,香港亦已成為內地創新科技金融,對外融資主要渠道,包括分享投資及多輪融資的中間人,加上香港在科研方面是做得不錯,有良好的產權保護制度等,都可以支持大灣區做得更好,成為日後優質生活圈。
深圳成高科技研發中心
深圳創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相對風險較高,高收益較缺。他相信,中央有意將深圳打造成為世界級創新平台,開放程度相當高,去年深圳創新產業附加值超過9,000億人民幣,相當香港金融業附加值2倍以上。未來深圳將成為世界級創新研發平台,佔整個深圳生產總值4%,即深圳政府每投放500億元,其中20億元用作科研,為深圳未來打造成高科技研發中心。總括而言各有分工,其中深圳、廣州以科技為主,香港則是高端服務業和金融業,佛山、東莞、中山及肇慶等專注製造業,澳門具娛樂旅遊優勢,不同城市可進行優勢互補。

太古目前持有港機(圖)約74.99%股權。(資料圖片)
太古63%溢價私有化港機
太古(019)宣布,計劃私有化香港飛機工程(044),每股作價72元,較港機上周五收市價44元,溢價63.6%,涉資約29.95億元,並將以現有資源支付。完成後,港機將撤銷在港上市地位。太古指私有化港機,將為公司提供更具成本效益架構,節省的資金可用其他業務營運,股東亦可以大幅溢價變現。太古現持有港機約74.99%股權。
市場觀望美國聯儲局及歐洲央行議息,亦關注中美貿易戰最新發展,交投料淡靜。騰訊控股(700)預託價上周五較本港收市升1.3%;滙豐控股(005)及港交所(388)則漲1.2%及0.6%,恒指今料高開。滙控今舉行策略日,美銀美林料其一級資本充足率(CET1)額外需要160點子及將上調CET1目標至介乎13%至13.5%,料維持派息51美仙,重申「買入」評級及目標價8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