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報道,由於歐洲買家不再選擇俄羅斯供應的鎳金屬及憂慮2023年全球鎳有供應過剩,俄羅斯礦業巨頭Nornickel正在考慮,將明年鎳金屬產量,削减約10%,並已經將減產計劃通知客戶。受到消息刺激,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買賣的鎳價隨即反彈,周二升幅一度達7.1%,最終收28,045美元,升幅超過3%。今年以來,鎳價已上升約四成。
Nornickel控制著全球鎳市場的十分之一左右,今年目標產量為20.5萬至21.5萬噸,如最終落實減產,產量將回復至2021年的水平。
報道指出,俄烏戰爭打亂了航運、物流、保險,也對俄羅斯Nornickel礦商造成影響。該公司未有回應傳媒查詢。
流通量低,價格容易波動,加上庫存低。導致今年鎳價居高不下,在電動車未來趨勢下,鎳是電動車電池的關鍵原料,也引爆全球搶鎳大戰。根據研究調查公司CRU的數據顯示,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鎳礦生產國,佔全球精鍊鎳供應量的38%,佔全球四分之一的儲量。
近日礦產大國印尼亦研究組建「電池原料版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的卡特爾(Cartel)架構之組織,統一規範、管理電池的包含鎳、鈷等礦物在內的重要原料,以應對因再生能源趨勢而高漲的鎳、鈷礦需求。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卻分析,印尼當地技術不足,且主要開採公司多為外國企業,將成為未來籌組聯盟的阻力。
為了突破外企的技術限制,印尼自2020年已禁止鎳礦石出口,以發展國內加工業,其政府正計劃對中間鎳產品出口徵稅,甚是向台灣鴻海合作建構電池生態系,目的是鼓勵的企業發展電動汽車供應鏈,預料在未來會有更多產礦大國呼籲籌組聯盟,藉此發揮地緣政治影響力。
有外地傳媒報道,目前印尼當地主要開採商是外國企業,像是全球最大不鏽鋼生產商中國青山控股集團(Tsingshan)和巴西淡水河谷(Vale)等外國公司。青山控股當前正在印尼蘇拉威西興建一家工廠,年度精煉鎳產量50,000噸,定於明年7月前投產。青山控股可能決定將工廠規模擴大。
此外,其他兩家中國生產商華友鈷業和中偉股份,也計畫分別在中國和印尼設立類似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