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不時出現可疑詐騙,更有市民不慎「中招」,有機構發布報告,表示根據世界各地數據網絡的2024年全渠道詐騙狀況報告,發現2023年間,源自香港的所有數碼交易中,6.6%屬可疑詐騙交易,遠比同期的全球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的5%,高出32%。
香港消費者經常成為詐騙目標
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公布《2024年全渠道詐騙狀況報告》,報告指,與全球調查結果一致,香港消費者經常成為詐騙目標。騙徒透過不同渠道獲取他們的賬戶權限以盜取資金。 在2023年12月,半數受訪的香港消費者表示,曾在過去3個月期間透過電郵、網絡、電話或短訊等途徑成為數碼詐騙目標。然而,當中只有 5%的受訪者表示成為詐騙受害者,此比例較其他18個受訪國家及地 區的 11%為低。香港詐騙受害者比例較低,或是由於監管機構及行業參與者持續積極提供反詐騙教育及其他預防措施,使消費者的防騙意識不斷提高。
在表示曾成為數碼詐騙目標的受訪者當中,網絡釣魚(Phishing,即透過詐騙電郵、網站、社交帖文及二 維碼等盜取資料)為香港和全球消費者最常遇到的詐騙手法。
零售業出現最多可疑詐騙
於 2023 年期間,零售業在所有源自香港的數碼交易中出現最多可疑詐騙,比率達8.4%,較2022年下跌28%。其次為金融服務業和旅遊及休閒業,兩者在2023年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均為7.8%。在報告所 列的所有行業中,金融服務業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增幅最大,較2022年同比大幅增長190%。 此增幅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所錄得的詐騙案件上升趨勢一致。在2023年,金管局收到超過1,200宗與詐騙相關的銀行投訴,數目為2022年的兩倍以上。這亦與執法機構去年首10個月接獲更多詐騙舉報個案吻合,相關增幅為52%,涉及損失估計約達72億港元。
報告又發現,全球可疑數碼詐騙交易量亦較全球總數碼交易量的增長幅度更為快速。2023年全球可疑數碼詐騙交易宗數較2022年同比上升14%,與2019年相比更大幅增加105%。在此期間,全球總數碼交易宗數僅按年上升6%,與2019年相比則增加90%,兩段期間均遠低於全球可疑數碼詐騙交易量的增長。
環聯亞太區首席產品官殷虹表示,有見更多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出現在消費者數碼服務體驗歷程的初始階段,如登入及建立數碼賬戶,顯示騙徒的詐騙策略或已出現轉變。香港作為其中一個率先在2019年發放虛擬銀行牌照的亞洲市場,不單是銀行業,各行各業的數碼化進程同時亦顯著加快了。雖然數碼化提供更便利、優質的用戶體驗,但亦為騙徒帶來更多伺機獲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