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以內地樓市仍在尋底(Searching For A Bottom)為題發表報告,認為內地房地產仍面臨銷售下跌及融資無門困局,並有二手及保障房的雙重擠壓,認為這個市場正走向長期L型「復甦」,尤其在未來兩年或將有更多房企面臨流動性問題。該行稱,相關變化對評級機構而言並非積極的變化。
標普認為,今年內房銷售續尋底,惟料在10萬億至10.3萬億元人民幣水平見到支持,惟仍較去年有約10%至15%跌幅。同時,該行又預計今年全年樓價或有5%至6%跌幅,主要是受到二手市場轉活躍及保障性住房大增的兩大構結性擠壓。
保障房直接競爭 二手需求增
該行預料,未來兩年內地將透過三大工程,在土地和房地產開發上投入3萬億至4萬億元人民幣,而2021至2025年或累計供應多達200萬套保障性住房,及至2026年,一、二線城市的保障房比例將由去年的8%,大增至20%,與發展商直接競爭,尤其在低端市場。
至於另一個重大改變在二手市場,估計今年二手交易比例約佔40%,較10年前的25%大升;而去年一手銷售量則下跌12%,而二 手則料增17%。標普認為,數字反映內地買樓需求持續,只是不願意向發展商預付樓花。
民企融資難 或向股東撲水
標普形容,國企與民營內房目前正在爭奪一塊小蛋糕(a slice of a smaller pie),對評級機構是一個很大程度的負面因素。不過,國企內房在中央支持下,卻更易以發債融資,如中國海外(688)、華潤置地(1109)、中國金茂(817)等;相反民企獲得貸款的機會有限,或不得不以出售資產及向股東抽水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