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迎│變
「熔斷機制」登陸港股?證監會首次在年報中表示,正與港交所(388)研究是否為市場引入熔斷機制,後者將在適當時候展開公眾諮詢。
證監會指,鑑於國際標準及最佳作業手法不斷演變,正與港交所共同檢討是否為市場引入熔斷機制。目前港交所只實施適用於個別股份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即恒指及國指成分股於5分鐘之內價格上升或下跌10%,便要進入5分鐘的「冷靜期」。
港交所出於「防患於未然」,有傳曾向業界「摸底」,探討本港是否有設立有關機制需要。不過若有任何建議方案,會正式諮詢市場意見。內地於2016年1月曾推出「熔斷機制」,惟實施僅4日就因引發股災而急取消。
下月推出界內證
另外,港交所指將於下月推出界內證(Inline Warrants),以在本港市場提供更豐富的結構性產品種類,界內證可與現有衍生權證、牛熊證等結構性產品互補。發行商首階段可就五大最活躍股份包括騰訊控股(700)、中國平安保險(2318)、建設銀行(939)、友邦保險(1299)及中國移動(941),以及恒生指數發行界內證。投資者可因應界內證相關資產價格在到期日是否在行使價之內,而獲得預定的定額回報。投資者看準界內證相關資產後市上落範圍,可考慮投資界內證產品,以便在窄幅波動、走勢平淡的市況時有獲利機會。聯席總裁兼首席營運總監戴志堅表示,推出界內證反映其加快開發新衍生產品及結構性產品的步伐,提升香港市場吸引力。
![目前港交所只實施適用於個別股份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資料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60976502_T5.jpg?itok=Tqxd7tbJ×tamp=1739235718)
目前港交所只實施適用於個別股份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