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豐調查顯示,「跨境理財通」南向投資者偏好基金,而北向通投資者則普遍選擇權益類理財產品作投資工具。(資料圖片)
滙豐調查顯示,「跨境理財通」南向投資者偏好基金,而北向通投資者則普遍選擇權益類理財產品作投資工具。調查顯示,大多數南向投資者(91%)和北向投資者(76%)表示有意參與「跨境理財通」,並指出產品能夠滿足需求以及可以豐富投資組合是最主要原因。有意參與計劃的南向投資者,當中83%表示有興趣投資基金,其次是港元存款(70%)、債券(57%)和其他外幣存款(25%)。最受北向投資者歡迎是權益類理財產品(74%)、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58%)和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27%)。
滙豐粵港澳大灣區業務部總經理陳慶耀指,投資者偏好基金和權益類理財產品,相信是因為可豐富投資者選擇,提供新渠道以享受不同市場和特定行業帶來的機遇。而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於科技、能源以及生物科技,這些近年快速發展行業基金尤其熱衷。
調查發現南向投資者在選擇提供「跨境理財通」服務銀行時,較看重銀行品牌(80%)、產品種類(66%)及便利數碼渠道(59%)。北向投資者三大考量分別為服務收費(67%)、品牌(60%)和產品回報率(54%)。被問及年度投資回報,過半數(55%)南向受訪者及44%北向受訪者冀有7%至9%回報,亦有相當多受訪者(北向:40%、南向:28%)期望有雙位數年度回報率。
調查又顯示,受訪者對如何管理投資也有不同偏好。北向投資者樂於通過流動或網上平台管理投資組合(62%),逾半南向投資者(52%)則更多選擇通過客戶經理或於香港或澳門的分行進行。
滙豐於今年10月進行網上調查調查,訪問共2,300名居於大灣區內並擁有100 萬元以上(以當地貨幣計)流動資產的潛在「跨境理財通」投資者的投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