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計劃改建香港大球場,料由40,000個座位減至9,000個,。在事成後,每年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省港盃、賀歲盃足球賽、外隊訪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都可能會另覓場地。肯定的是,難再看到萬人逼爆掃桿埔及香港大球場的場面。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香港大球場歷史
位於銅鑼灣掃桿埔的香港大球場,前身是政府大球場,鄰近跑馬地馬場。1918年馬場發生嚴重火災,逾600人死亡,當時死難者遺體曾葬於掃桿埔,之後遷移。1952年,港府興建政府大球場,1955年12月3日政府大球場正式啟用,提供28,000個座位,成為香港主要體育場地。當日開幕禮後隨即進行了一場足球表演賽,由港聯對東非鐵路隊,獲萬多名觀眾捧場。
隨着當時大批移民抵港,香港人口激增,當局有見政府大球場的座位不敷應用,在1990年代初翻新。1994年重啟的大球場,成為符合國際標準的足球場,可容納40,000名觀眾,是香港最大的戶外場地;亦重新命名為香港大球場。
香港大球場 省港盃賀歲盃輪流上演
一直以來,香港大球場是香港足球賽事的主要場地,見證過60、70年代香港足球壇興旺的輝煌歲月。當時每逢舉行足球賽事,香港大球場都座無虛席,曾創造過不少入座紀錄。之後香港球壇遇上投資者卻步、假波事件、球員接班等問題,入場觀眾漸減。
每年的省港盃足球賽,都在香港大球場舉行。1978年改革開放,1979年起香港隊和廣東省於每年農曆新年前後進行對賽,藉此促進兩地的交流。還有每年本地球壇盛事的賀歲盃,會邀請外國足球隊伍來港作賽,成為賀歲慶祝節目之一。而英超挑戰盃的李海強翌死利物浦門將卡臣、南華亞協盃4強逼爆大球場、陳肇麒妙射攻破熱刺大門、東亞運決賽香港互射十二碼擊敗日本,都是在香港大球場發生。
香港大球場 七人欖球賽盛薈
除了足球賽,香港大球場亦是80年代起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舉辦場地,每年3至4月都會很多世界各地的欖球隊來港參與賽事,因而吸引不少欖球迷齊集香港大球場觀賽,場面十分熱鬧。還有不少大型活動亦選址香港大球場,好像中國太空人訪港的大匯演、中國隊運動員訪港的匯演活動,以及大型慈善或宗教活動等。
那些年作客香港大球場的球王
阿根廷球王美斯(Lionel Messi)夥同國際邁亞密的隊友在香港大球場獻技對港聯,門票在1小時左右全數售罄,可見這名世界盃冠軍得主在香港深受足球迷歡迎。
世界級球星訪香港不是新鮮事,歷年香港曾經接待包括已故巴西球王比利(Pele)、阿根廷球王馬勒當拿(Diego Maradona)、法國球王施丹(Zinedine Zidane);還有巴西傳奇前鋒朗拿度(Ronaldo)等,一起回顧他們在香港的經典時刻!
超過60年歷史的香港大球場,陪伴着香港人經歷城市面貌的不斷變遷,默默地為大眾提供不同的運動、娛樂和宗教活動。數年後,香港大球場將會換上新貌,提供的座位大幅縮減,但會重設400米跑道,並開放給市民跑步和進行足球、欖球和田徑活動等;期待它以更親民的姿態與港人一起成長。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